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小美亦可亲
闲时读书有乐趣
70后:港台流行曲影响一代人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5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70后:港台流行曲影响一代人
标签记忆: 电视机、港台流行文化、北京申奥
 

成长于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70后,是被誉为“黄金时代的一代人”,这代人与改革开放共成长,接受了港台流行音乐的冲击,经历了国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变化,他们既不像60后般保守,也不如80后新潮独立,他们稳重、踏实,一步步地走到了今天。

这是第一代伴随电视机长大的孩子,几乎每个70后都有着集体面对9英寸黑白电视机的模糊记忆,在这小小电视机里,他们学会了模仿《上海滩》里许文强的坏笑,拿着木棍学《少林寺》耍武术、留着长发唱齐秦《北方的狼》……港台流行文化兵分各路,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陈百强、周润发、周星驰、张学友、张国荣……这些上世纪九十年代风靡一时的港台明星,在70后媒体人王志的青春记忆里占据了很重要的一部分,“那时候15元一张的进口磁带,对于普通家庭来说,15元可不是小数目。”王志回忆说,当时他正在上中学,家庭经济水平还不错,他把每个月的零花钱大部分都花在了买磁带上,他靠着听粤语流行歌曲,追看《上海滩》、《射雕英雄传》等武侠连续剧,模仿粤语发音,至今仍能说一口流利的粤语。

大学校园,也是众多70后的集体青春记忆之一。打拖拉机、小霸王游戏机、铁皮饭盒、回力牌球鞋、BP机……这都是王志对大学四年的记忆碎片。“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当时看申奥直播,最后北京以两票之差败给悉尼,全校轰动,因为没人想到中国竟然会失败。”

王志依旧清晰记得1993年的“9·23北京之夜”,这个刚从小县城考到北京上大学的19岁少年,第一次感觉到自己与国家的成长如此贴近。礼堂里人山人海,很多学生准备直播后庆祝北京申奥成功,甚至连狂欢的方式都设计好了。当听到悉尼和北京4543的选票数结果后,大礼堂里一片失落情绪。同学们使劲跺着脚,拍打桌子,本来准备庆祝成功的啤酒,最后成为了大家宣泄失望的利器。

的确良衬衫、直筒裤、中分头,1993年的冬天,初恋女友的一句鼓励,20岁的冯福田就是这样一副装扮,怀揣着母亲给的600块钱,独自从河北到洛阳去闯荡天下。

“我的青春可能跟大多数人不一样,当我的同学们还在大学里埋头苦读时,我已经在外面独立创业,想着如何挣钱买桑塔纳了。”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70后这一代人青春期起就有了创业意识,中学时期还在用粮票打饭,大学已在课外时间倒卖磁带挣钱了。

□谭萍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