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山寨劳模”评奖是欺世盗名骗钱
干菜“卖相好”不一定就安全
黑救护车泛滥 原因到底是什么
“哄抢酿车祸” 法律要出手
救命药缺货
“一元购物”网站 需要规范监管
景区最大承载量“红线”为何形同虚设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6年5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景区最大承载量“红线”为何形同虚设

 

泰山观“人山”、西湖看“人海”、北京八达岭长城密密麻麻全是人……“五一”小长假,记者在北京、安徽、浙江、山东等地旅游景点采访发现,一些景区节假日多次超出游客最大承载量,一些景区接待游客量虽未超限,但游客反映拥挤不堪。(5月3日《大连日报》)

旅游法明确规定,景区应当公布最大承载量,景区接待旅游者的数量不得超过最大承载量,当旅游者数量可能达到景区最大承载量时景区要提前公告并及时采取疏导、分流等措施。但是“五一”小长假期间,记者的体验与旅游法的规定大相径庭,有些景区接待游客的人数超过了最大承载量的128%。

本来是为了保护景区生态环境,保障游客旅游体验和人身安全的景区最大承载量“红线”,为何屡屡被突破?答案说简单也很简单,说复杂又够复杂。说简单是因为在当前旅游收入仍旧主要依赖门票的前提下,景区接待的游客数量越多,收入就越丰厚,业绩就越好看,自然缺乏限客限流的动力,“靠假日挣够一年的钱”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国内景区经营管理者最真实的心态写照。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是要在核定景区最大承载量时综合考虑空间、设施等因素,既要顾及景区利益,同时又不给景区留下“耍小聪明”的空间;二是尽快明确权责关系与问责机制,对“超载超限”景区进行处罚与问责,以此来保障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天歌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