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山寨劳模”评奖是欺世盗名骗钱
干菜“卖相好”不一定就安全
黑救护车泛滥 原因到底是什么
“哄抢酿车祸” 法律要出手
救命药缺货
“一元购物”网站 需要规范监管
景区最大承载量“红线”为何形同虚设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5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黑救护车泛滥 原因到底是什么

 

从外观来看,黑救护车与普通救护车几乎一模一样,各种急救器材一应俱全。然而,行驶途中若病人生命垂危,不但无法提供急救药物,参与抢救的人员更连基本的医师执照都没有。“最多也就是会用医疗器械的技师”,日前有黑救护车经营者这样告诉记者。(5月3日 《南方都市报》)

黑救护车如此泛滥,原因到底是什么?毫无疑问,黑救护车难以绝迹,与监管水平和力度弱化有关,同时与其天然的逐利本能有关。由于救护行业存在巨大利益空间,必然导致了黑救护车的疯狂涌入,以此来获得不菲的利润收入。不过,从源头上分析可以发现,当前的救护市场供给处于失衡状态,公共医疗服务无法满足病患需求,从而让黑救护车找到了生存的空间。

可以预见,当前公共医疗运行机制弊端存在,供需关系趋于紧张情形下,即便对黑救护车进行严厉的监管,但却无法纾解医患需求过大的症结。如此之下,黑救护车并不会被有效杜绝和根除,只会变得更加隐蔽和不易察觉,而对于病患的生命安全隐患只会更加严重。黑救护车的存在,正是在于公共医疗服务存在缺位和真空,在巨大的刚性需求之下,导致病患不得不选择黑救护车。

治理黑救护车,不能总是止于监管水平的提升和强化,关键应该找准病源,做到对症下药。因此,有必要提高医疗公共管理效率,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以此来实现医疗资源配置的平衡。从这个方面而言,除了加大财政投入和支出之外,还有必要引入社会投资,强化外部力量的有效补充。

事实上,填补救护市场的缺位,能够减轻相关机构增配救护车的压力,又可添补打击黑救护车之后的市场空虚。如此之下,必然能够净化救护市场秩序,让黑救护车无处遁形,让病患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刘建国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