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邻居有困难我们马上到”
延庆城东热源厂减排污染物2400吨
融合教育让特殊儿童走进普通班
科学家走进平谷校园开展启蒙教育
上海工会“零门槛”为职工提供法援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6年4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右安门街道开展邻里关爱“三助一”志愿服务
“邻居有困难我们马上到”

 

尽管已经听社区介绍了冯大姐家的情况,但第一次上门,志愿者们还是有些意外。因为风湿等多种疾病缠身,65岁的冯大姐自己行动困难,还要照顾高龄母亲,生活拮据,居室卫生情况也不太好。本来应该是三个志愿者负责一个家庭,右安门街道窦珍志愿服务联合会“邻里关爱三助一”行动队队长赵伟明不得不重新选定6名志愿者负责对冯大姐进行帮扶。

75名志愿者三人一组 帮扶26个困难家庭

据了解,右安门街道第一批纳入窦珍志愿服务联合会“邻里关爱三助一”帮扶计划的家庭共有26个家庭,以老年人为主,包括残疾、高龄、失独、空巢以及有特殊经历和贡献的家庭,冯大姐是因病因困受到帮扶的家庭。而为这26个家庭提供帮助的是联合会“邻里关爱三助一”的75名志愿者。他们每三名志愿者与一个受助家庭形成相对固定的帮扶关系,定期到受助者家中根据受助者本人意愿提供家务、陪护、聊天、就诊等日常生活服务。赵伟明说,所有家庭都是在社区推荐的基础上,由志愿者通过上门走访了解情况并最终确定帮扶形式和内容的。83岁的回秀英大妈是位高龄空巢老人,儿子工作忙不能每天在家照顾老人,三名志愿者除定期上门帮忙料理家务外,还根据老人需要自带血压计和血糖仪等随时为老人进行简单的健康护理。

逐户了解受助对象情况

以便更好开展服务

99岁的孙荫柏老人是位抗战老兵,平时子女不在身边,难免感到寂寞,志愿者到他家什么都不用干,只要陪他聊天就行。为此,负责孙荫柏老人的赵伟明、万雨龄、朱学勤三名志愿者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多了解抗战历史,多读抗战故事,以便在和老人聊天的过程中,能听得进去,也能搭得上话。

有的老人喜欢热闹,也有的老人好静,不愿意被打搅。“对喜欢安静的老人我们的纪律是:老人可以随时找我们,但我们主动上门前要先电话联系,得到老人的允许才能去。”赵伟明说。

62岁的赵伟明住在右外开阳里,退休后就和老伴一起加入了窦珍志愿服务联合会,是“联合会”环境劝导和治安巡逻等多个志愿服务项目的志愿者。去年7月,窦珍志愿服务联合会开展“邻里关爱三助一”行动,赵伟明担任队长。第一批26户帮扶对象都是各社区推荐的,为了他们能生活得越来越好,赵队长费了很多心思。他带着志愿者们逐户走访、登记、了解受助对象的情况,根据受助者和志愿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组对接,像冯大姐这样的重点家庭赵伟明每次都要亲自和赵建平、南云霞、闫慧云等6名志愿者一起上门服务。经过志愿者们大半年的努力,冯大姐的家里亮堂多了也干净多了,她本人的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

志愿者可根据服务时长

享受回馈服务

志愿者的服务都是自愿行为,但怎么让这种自愿行为更规范,更能持久下去是赵队长随时都要考虑的。他还为每位志愿者制作了服务内容和服务时长记录表,因为根据窦珍志愿联合会的规定,所有志愿者都能根据服务时长和项目享受到不同级别的回馈服务。赵队长还和行动队另外74名志愿者一起制定了“三助一”服务制度和纪律。“说是制度,其实就是对我们自己一种约束和激励,为的也是让受助对象享受到尽可能多的服务。”赵伟明说。

家住玉林里的赵先生岁数不大,但高血压、糖尿病造成的偏瘫、半失明给他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困难,负责帮扶他的魏淑琴、郝连栓、周心萍三人就轮流每天到他家,把做好的饭菜送上门去,还要照顾他吃药,帮他洗洗涮涮。翠林地区94岁的刘大爷老两口也是空巢老人,魏淑琴、粱长在、杨京苑三名志愿者定期帮老人收拾屋子搞卫生不说,还要随时帮老人买菜购物。“他们的工作量远远超出了‘每月至少上门儿两次,每次上门至少服务一小时’的规定。”赵伟明说:“总之,在他们需要帮助时,我们会马上赶到。”

□通讯员 李新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