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三大创新工作室 助力企业绿色转型
64家招聘企业引来近万求职者
公交“借外脑”提升服务质量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6年4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市琉璃河水泥有限公司
三大创新工作室 助力企业绿色转型

 

一说到水泥企业,大家的印象就是粉尘飞扬,污染环境,然而具有70多年历史的北京市琉璃河水泥有限公司却借助技术创新,悄然发生了改变。2009年,该公司成为“北京市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之一。从2011年开始,该公司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达到30%以上,平均每年安全消纳处置了污染土、飞灰等多种城市废弃物110万吨以上,为创建绿色北京做出了积极贡献。

郭玉全职工创新工作室

从生产水泥到“生产”技术人才

2008年,以郭玉全为首的课题攻关小组,针对水泥熟料生产的主要工艺设备——预热器,进行了提产降阻改造,改造后年产生效益达200万元。该公司在开展创新工作过程中,显现出专业、工种的配合、协调问题,急需成立一个专业团队来进行有效地组织、协调。2009年,该公司以劳模郭玉全的名字命名了郭玉全职工创新工作室。

2009年底,工作室承担了北京市科委重点研究攻关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制备水泥”项目的核心技术。他们克服了多项技术难关,先后进行了一些列整改与技术革新,解决了飞灰中重金属、二恶英等危险废物的有效处置和达标排放问题,其中二恶英排放指标比欧洲标准还低一个数量级。该公司最终成功投产的垃圾焚烧飞灰水洗中试线。

工作室的职工在工作中发现,传送带运输材料时产生灰尘,每天都要清理,同时大功率电机的传动耗能高。工作室研究出采用空气运输槽实现密闭式运输,但既有设备的标高和运输槽安装角度无法对接。于是,他们调整进料口,改造运输槽与楼板的位置。在运输效率计算中,他们发现采取小功率风机也可以满足运输需求,将3台大电机改为小风机,降低了电耗,维修费也降低了,以前设备需要一年一换,一次就要几十万元,如今改造后可以使用四年。

除了主业技术改造外,这个创新工作室还打造了企业的技术服务产业。贵州某水泥厂送来了百余人的团队,希望创新工作室给予培训。由这个创新工作室牵头,公司水泥生产各专业专家对这家水泥厂团队进行了1个月的培训。如今,该公司已经不仅是生产水泥,还“生产”技术人才。他们“生产”的技术人才,遍及全国30多个省市,还有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郭玉全说:“培养更多的水泥人才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扩大琉璃河品牌的影响力。”

高贵华党员创新工作室

老职工从老技术转变学新技术

受“郭玉全职工创新工作室”启发,该公司又先后成立了“高贵华创新工作室”和“张国亮团员创新工作室”。

2010年,高贵华党员创新工作室刚成立时就面临两条新百万吨水泥生产线的使用。原有的13台生产设备要关停8台,可当年的任务却丝毫没有降低,让仅有的5台设备完成同样的产能,这无疑是个挑战。接到这个课题后,这个工作室开始梳理水泥生产的各环节工序,并测算出每台设备的台时产量。由于老生产线的产能低于预期近一倍,他们首先扩大进风口的管道直径,提高单位时间的过滤能力,同时调整水泥熟料的进料方式,提高下料速度,还在磨机出口处增加了排渣装置,最终改造后的5台设备完成了全年产量。

如果说改造既有设备是救急,那么新生产线的投产则面临着改变老职工的思想问题。由于老生产线的技术含量低,更换电子操作的生产线意味着一些技能单一的职工将被淘汰,工作室将提高他们的技能作为重要课题。如今新生产线的技术班长闫军曾是老线的一名输送工,面对新线路的使用,闫军说:“我就会看个皮带,这些电子设备见都没见过,这不是让我回家吗?”对此,工作室组织闫军等相关人员到陕西渭南水泥厂学习新设备使用,还设立党员责任区,1名党员带5名群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给予帮助。如今闫军已经成为现场骨干,掌握了新生产线的所有工艺操作环节。

张国亮团员创新工作室

掌握世界首条飞灰预处理线

与党员创新工作室的职责不同,张国亮团员创新工作室的成员来自该公司研发中心、开发中心、技术部、质量部及生产车间,35岁以下青年占工作室成员的87%,涵盖环境工程、水泥工艺、化验分析、机电自动化等专业。李宝新说:“这个工作室就是企业高新科技创造的孵化器。”世界首条飞灰预处理线正是这个团队负责。2009年,为了研发飞灰预处理线相关设备,张国亮来到上海国际水展,发现了德国生产的MVR蒸发结晶设备,它的优势就是对蒸汽实现二次利用,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利用热能进行分离作业。

通过测算,张国亮发现,这套设备的效能超过国内既有设备约10倍,同时二次回用蒸汽节约成本近七成。目前,这套设备成功应用于整条飞灰预处理线上。除了对新技术的应用外,这个工作室还能解决新技术难题。调试飞灰预处理线时,工作室成员发现压滤环节不正常,无法分离飞灰和其他化学离子,经检查发现是由于供料和供水量不平衡造成的,问题在于使用泵来调节进料量,只是感官上的调整,缺乏数据支撑,为此他们增加流量计取代泵送,每次进料的数量都一目了然。

□本报记者 阎义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