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清明, 我的世界在下雨
老婆不爱 A4腰
我家的“豆腐西施”
爷爷的“小棉袄”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3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家的“豆腐西施”

 

我的母亲,有一门打豆腐的好手艺,别人一斤干黄豆,只能打出两斤半的豆腐,她却居然能打出三斤有余,而且,做出来的豆腐,香嫩爽滑,不嫩不老。母亲和鲁迅笔下那个“细脚伶仃的圆规”很像,我因此戏称她为“豆腐西施”。

我们一家三兄妹,所有的学费及开销,都是母亲一手一手磨出来的。小时候做豆腐,是用很古老的石磨。将黄豆塞进石磨口里,加水用力转啊转,就成了豆汁,将豆汁烧开,用豆腐包过滤,用卤水点成豆腐,最后用石板压成形,一板板白白嫩嫩的豆腐,才算大功告成。

做豆腐是件很辛苦的事。母亲临睡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将黄豆清洗干净,除去杂粒,放进一个大缸里。凌晨四点母亲准时起床,将泡好的黄豆放进石磨里磨。尽管母亲很是小心不弄出任何声响,但磨子吱吱嘎嘎的声音,和烧豆汁时柴火噼里啪啦的声音,会时常惊扰我的梦。等我们6点半起床去上学,母亲的豆腐已经做好了。

做好的豆腐,要用箩筐担到村里各户人家去卖。有时候卖不完,还得多转邻近的几个村子。母亲到家时,往往已是黄昏。记忆里,母亲除了疲惫的面容,更让我难以忘怀的,是母亲的一次眼泪。

那天清早,母亲刚出门,箩筐的绳子突然断掉,两筐刚出炉的滚烫的豆腐,就倾倒在了母亲的脚上。她疼得“哇”地一声叫了出来,眼里瞬间蓄满了泪水。

那天,我刚好和母亲同路,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母亲哭得像个孩子,哽咽着,泣不成声。我搀扶起她,劝她说:“妈,以后会好的,等我考上大学了,我一定不让您这么辛苦了。”母亲怔怔地望着我,好半天,破涕为笑。母亲第一次那么早就回了家,还担着两筐沾了沙子的豆腐。母亲一路还唱起了她最爱的歌: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正是冬天,沾了沙子的豆腐,母亲仍旧舍不得倒掉,拌点小葱,成了我们那一个月餐桌上的主菜。

母亲常年疾病缠身,无人帮衬,母亲一个人扛着支撑这个家。泡豆、磨汁、滤渣、压形,无怨无悔。她还常常教导我们,做人,就要像豆腐,清白无暇,一生清清白白,光明磊落。母亲也是这样做的,她的一生,其实就是豆腐的一生,泡、磨、熬、挤、压,历经人生的艰难,历经岁月的洗礼,到现在儿孙争抢着膝下承欢、极尽孝道,母亲守得晚年最美的风景,好不快乐。

母亲的豆腐像人生,清清白白,简简单单,但每一块,都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

□刘希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