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节日发啥不妨听听员工意见
节日加班费 不能光靠提醒
“史上最严”法规 要有最严的执行
救命之恩该有一声“谢谢”
进入老龄化社会 居家养老应加速
代替儿女征婚 容易适得其反
太危险!
假的“病假条” 能瞒得了谁?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9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救命之恩该有一声“谢谢”

 

9月20日,在成都郫县开灯饰店的48岁男子易奉平与公司同事在新都某山庄做拓展时,发现一个小男孩掉进水池,仅会两下“狗刨”的他来不及脱衣服,纵身跃进池塘将小孩救了上来。不料,待精疲力尽的他被山庄工作人员拖上岸时,小孩与家长却已不知所终。(9月27日《华西都市报》)

常言“大恩不言谢”,一般在发生联系密切者之间,将感恩之心深藏胸中,时刻准备予以回报。不过,若仅是萍水相逢,人家出手相助乃至为救命之恩,被救者脱险后头也不回就消失于茫茫人海,连一声“谢谢”也没留下,还是让人颇感意外、失望乃至义愤。孩子少不更事或可原谅,但作为孩子父母咋就如此“木讷”?

有人也许认为不痛不痒的一声“谢谢”是多余,要谢就得给对方看得见的实惠。其实不然,一声“谢谢”就是给乐善好施者最好的奖赏,他们会因此感受到自己的付出是有意义的,也会进一步激发其助人为乐的热情。

但愿被救孩子父母是一时疏忽或走得匆忙,若在媒体及公众关注下能有所觉悟,再带着孩子当面哪怕是在心底默默对恩人道一声“谢谢”也不晚!未及时道谢已让社会很受伤,迟到的“谢谢”万不能再缺席。

□崔恒清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