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在成都郫县开灯饰店的48岁男子易奉平与公司同事在新都某山庄做拓展时,发现一个小男孩掉进水池,仅会两下“狗刨”的他来不及脱衣服,纵身跃进池塘将小孩救了上来。不料,待精疲力尽的他被山庄工作人员拖上岸时,小孩与家长却已不知所终。(9月27日《华西都市报》)
常言“大恩不言谢”,一般在发生联系密切者之间,将感恩之心深藏胸中,时刻准备予以回报。不过,若仅是萍水相逢,人家出手相助乃至为救命之恩,被救者脱险后头也不回就消失于茫茫人海,连一声“谢谢”也没留下,还是让人颇感意外、失望乃至义愤。孩子少不更事或可原谅,但作为孩子父母咋就如此“木讷”?
有人也许认为不痛不痒的一声“谢谢”是多余,要谢就得给对方看得见的实惠。其实不然,一声“谢谢”就是给乐善好施者最好的奖赏,他们会因此感受到自己的付出是有意义的,也会进一步激发其助人为乐的热情。
但愿被救孩子父母是一时疏忽或走得匆忙,若在媒体及公众关注下能有所觉悟,再带着孩子当面哪怕是在心底默默对恩人道一声“谢谢”也不晚!未及时道谢已让社会很受伤,迟到的“谢谢”万不能再缺席。
□崔恒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