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追踪
3上一版  下一版4
 
高铁5分钟 背后5年功
北汽召开母婴关爱室建设推进会
深圳气象灾害预警新规实施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5年9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铁5分钟 背后5年功
——记中建二局土木公司沈丹高铁项目团队
 

9月初,从沈阳站始发一路向南疾驰的高速列车驶入丹东,标志着这个坐落在鸭绿江畔的中国最大边境城市正式步入高铁时代。在全程206公里的沈丹客运专线中,中建二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承建了其中的12公里。列车驶过这12公里只需要不到5分钟,然而这幕后的土木铁军却用了5年之久才修筑成功。

90分钟完成移动挂篮

“7座桥梁、隧道四座、涵洞16座、路基11段、站场1处,这就是我们的任务。”项目经理夏新兵说。

夏新兵告诉记者,项目施工难点在于,大沙河连续梁是同时跨过既有铁路线和公路的“双跨”连续梁,让铁轨两侧的桥墩用一拱桥梁链接起来,是大沙河连续梁施工最特殊的地方。面对难题,夏新兵带领团队攻关,选择了悬臂挂篮悬浇施工方法,这项施工方法需要在铁路上空移动挂篮。项目每次移动挂篮都必须先向铁路局申请,铁路局会通过调控列车空出90分钟的“天窗”时间,项目必须在“天窗”时间内完成移动挂篮。

有一次,项目终于等来了“天窗”时间,却也等来了一场大雨。现场的人员都很清楚,天窗时间是提前一个月就申请好了,如果接下来选择避雨暂停挂篮移动,就白白浪费了一次天窗时间,只能等下一次铁路局再调控了,工期注定延误。就这样,没有一个人提出“下雨了!算了吧!”大家在雨中坚持移动挂篮,因为雨衣肥大,不方便干活,大家就冒雨干活,与暴雨赛跑,成功将两个30吨重的挂篮在空中前移4米。虽然一半人都因为这场雨而感冒了,但是让他们骄傲的是,这次来之不易的“天窗”时间没有白费。

测量精确到0.2毫米

高亮是项目的副总工兼测量队大队长,参加工作7年,5年的时间都在这个项目。

刚开始测量时候,只有高亮一人,他就带着两名农民工帮他,跟着他一起跋山涉水。除了一身20多斤的测量行头,他还要带着镰刀与竹棍上山,他去的是没有人走过的路。深山野林里,仪器接收不到信号,他就把GPS接高一点,有时要自己延长六七米高,才能找到信号,棍子还有一个作用是打草惊蛇,每天他都能在树林里碰到蛇,每前进一步他都小心翼翼,确定蛇跑了才继续前进。有时碰到需要放线的点在玉米地深处,他还要自己动手割掉2米高的玉米杆前进。在最初半个月的时间里,他每天都要走10公里的山路,完成了原始数据的复测。

轨道精调是最考验测量队耐心的活,铺设时,他们要确保每块板与板上下左右之间的误差在0.2毫米,这就是一根头发丝的粗细。为了保证数据的精准,他们只有在夜里测量,因为这时候的干扰最小,误差最小。每天当别人穿着单衣从现场回来时,他们就裹着军大衣出发了,因为丹东昼夜温差大。除了厚重的军大衣,日常测量用仪器和食物加起来有100斤了。项目只有4个测量员,他们被分为两组要服务4个灌板队。拿着100斤的仪器在各个施工点来回奔波就是他们夜里的常态,有时候上一个队的板刚刚精调好,他们拿着仪器刚刚走开,就听到他们打电话求助。因为工人误操作,板又有位移了,于是他们又毫无怨言的扛着仪器折回去重新测量。

三天三夜抢险保生产

2010年冬天,项目进行冬季施工。12月,积雪超过了膝盖,现场仍然在施工,拌合站仍源源不断施工,保证现场材料的供应。相邻工区的储料区大棚已经有好几个被大雪压塌了,搅拌站站长沈献东放心不下,每天巡守储料大棚,确保大棚安全。然而,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这天,他刚刚离开大棚10步远,高20米的大棚突然被雪压坍塌了三分之二。

大棚塌了,沙石料得不到保暖,被水一泡就会冻成冰块。尤其是已经放在料斗里的料,和料斗冻成一体后不仅料废了,料斗也不能继续工作了。沈献东赶紧和10多名队员一起冲进了大棚,抢救石料,项目领导班子也闻讯赶到现场指挥抢险。一组人员做维护,防止继续坍塌;一组人员去临近工区借料,确保现场供应不能断。剩下人员将料搬运到暖和处。为了给材料保暖,大棚里除了地热又新生了20个炉子,大家全部站在2米高的料斗上,所有的料都靠人工拿铁锹一铲一铲地铲出来。

整整三天,他们都坚守在这儿。正是凭着“一定要迅速恢复生产,保证现场施工”,仅仅三天,拌合站又恢复了生产,是全线坍塌大棚中最快恢复生产的拌合站。而且这三天,现场也没有因材料供应不足而停工。

2011年,项目又遭受了特大暴雨的袭击。大雨带来的山洪让小河沟里的水涨起来,淹没了进村的道路,不少村民的屋子也已经进水。因为拌合站正好在小河边,项目赶紧组织人员到拌合站进行抢险。大家将拌合站里的材料装进编织袋,扛到低洼的地方,一层一层地垒起来。经过一天一夜的抢救,沙袋的防洪堤终于修好。每一位参加抢险的员工终于舒了一口气,前一刻还充满力量的身体立刻疲乏无力,枕着沙袋就睡着了。

□本报记者 马超/文 通讯员 饶昕昕/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