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模、握了20多年焊枪的女焊工、首钢总公司技术研究院首席技能操作专家……闻名全国的“焊花”刘宏可谓高技能人才的典型代表。近日,中国选手在世界技能大赛中获奖的消息再次引发社会对高级技工的关注,就如何培养高技能人才,记者与刘宏进行了一次对话。
记者:您多年来一直在焊工岗位,焊工人才的供求状况如何?
刘宏:焊工一直以来都是急缺的工种。从2006年我参加各种技能比赛,发现从事焊工的女性非常少,焊工人才也是很紧缺的。我觉得主要原因就是焊工太苦太累了。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家长一般不会让孩子学焊工。但是这个工种是决定产品质量的最后工序。即使有了自动焊,未来,自动化也代替不了手工焊接,尤其是在施工恶劣的情况下都得手工,这就需要大批的专业焊接工人。
而且培养一个技术过硬的焊接人才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一个新手开始接触焊接技术,如果每天学习8小时,还得是用心学,也最少要半年时间才能操作。在这期间,需要使用大量的学习材料,这都需要很大花费的,跟其他工种比较,焊工是最费钱的。并且,焊工证两年就要考一次。所以,培养一个焊接人才是很不容易的。
点评:之所以焊工人才短缺,主要原因还是社会对技工存在认同偏见。
记者:您觉得从社会层面应如何鼓励、培养技工?
刘宏:现在社会上有点重学历,轻技能。简单来说,大家都愿意去当白领,但是从图纸变成产品需要蓝领的汗水。提高国家的整体竞争实力,专业技术和实操人员必不可少。我觉得这是导向问题,我经常去技校讲课,经常说的一个问题是,孩子并不能只看学习成绩,并不是考大学一条出路。各行各业都得有人去干,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农民工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到了极致,垃圾清运工也可以当上全国劳模。
我们大力呼吁的是社会要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和尊重创造。什么是创造,创造首先离不开真正在一线进行实操的人,离不开能动手的人,但现在很少有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去学习一份技能,年轻人也很少愿意到工厂车间去当工人。这也导致很多工厂车间出现技术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希望这种现象引起教育界和全社会的重视。
点评:想要破解焊工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提高技术工人收入是一方面,同时还要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
被访者:刘宏 记者:张江艳
陈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