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盛大阅兵活动已经落下帷幕,除了英勇威武的受阅部队外,令人瞩目的还有参加观礼的4万多名现场观众。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有抗战老兵、劳动模范、国内外嘉宾、海外华侨……每个人的背后都有自己关于抗战的记忆和认知,也构成了“9·3阅兵式”宏大叙事中的群众背景。
观众所在的观礼台,除了天安门城楼两边原有的观礼台外,全都是由北京建工北安集团临时搭建的,在历届庆典中规模最大,可容纳人数最多。记者通过实地探访,为您还原临时观礼台制作、搭建的全过程。
3个月
完成往年阅兵7倍工程量
“16年,三次大庆,三回临时观礼台的搭建,这次是时间最紧、任务最重、体量最大的。”负责此次临时观礼台安装搭建工程的北京建工北安集团副总工程师吴刚说,“最终亮相的观礼平台,占地面积15719平方米,总用钢量约3500吨、钢架791架,工程量是国庆60周年时的7倍,但制作安装的时间又比往年短。”
吴刚所在的北安集团,从国庆35周年起便一直承接临时观礼台的搭建。这一次,已经是他自己第三次参加观礼台工程。吴刚说,国庆50周年和60周年阅兵时,临时观礼台只在天安门城楼两侧布建,可同时容纳数千人观礼。而这一次,临时观礼台分别搭建在天安门城楼上、天安门华表东西两侧、天安门广场旗杆东西两侧、人民大会堂北门外、国家博物馆北侧5个区域,设计可容纳观礼人员4万余名观众,“如果打个简单的比喻,原来的观礼台是平房,这次的观礼台就是楼房。”
4月8日,观礼台项目正式启动。为了确保施工进度,绝大部分观礼台预制构件被设计成尺寸一样的通用构件。项目安监部长鲁涛说:“除特殊部位的材料外,其它通用构件可安装在任何位置,省去了个性化材料的加工时间,提高了现场安装的效果。”
让东区负责人邓忠平记忆最深的莫过于样品制作。4月23日,项目接到制作观礼台样品通知。第二天早上7点,30名工人和15名技术人员组成的队伍开始施工。下料、焊接单片钢板、单个构件焊接、组装焊接、打磨刷漆。经过三天三夜的赶制,4月27日样品准时展现在审查小组面前,并获得通过。
此后,垡头、大兴加工厂区的职工为保证高质量完成任务,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各参建队伍始终保持高热情的抢工状态。天车司机吴玉芝负责安装现场运输吊装钢材,工作地点就在加工场上空。“四个半月的生产周期中,正好赶在北京夏季,坐在驾驶室里,即便把空调开到最大都没用,四面八方的热气把不到两平方米的驾驶室快烤化了。”吴玉芝说。由于一个班要工作8小时,为了不耽误施工,她在封闭闷热的驾驶室内从不敢多喝水。
8昼夜
100余人搭建7个观礼台
“此次临时观礼台工程规模大、难度高、工期紧、结构复杂,是以往工程不可比拟的。”作为项目总指挥的边继国,谈起这个项目用得最多的字就是“难”,一难难在工期紧,二难难在项目具有特殊性。
构件加工完毕,就是进场安装了。面对有效工期只有10天,且地处天安门地区的现状,北安集团技术施工队伍选择了夜间施工。为了保证安装步骤的准确,边继国先在厂区内带着工人们进行了模拟拼装,待工人们熟悉了全部安装过程后,8月10日夜晚,运载着观礼台构件的平板车便一辆辆地开往天安门广场了。
“晚上11点左右,观礼台的运输工作才能拉开帷幕,我们的车辆都是38吨的平板车,总共运了587车次。”边继国回忆,最多的时候,一个晚上运了120车次。
每天在广场施工现场,几台吊车伴着明月星光来来回回地吊装构件,工人们一刻不停地安装到凌晨4点才匆匆离场。
不过,在边继国眼里,这并不是工程最难的地方,真正的困难在于:第一,项目建设必须根据活动要求随时作出更改;第二,作为政治工程,该工程建设没有与甲方讨价还价的余地;三是虽然该项目属于临建设施,但重要性甚至高于重点工程。由于管理层面多,项目部管理人员相当一部分精力要放在外围协调等事项上。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好的项目团队、一个相对完善的策划方案和一支能战斗的队伍便成了工程顺利完工的关键。为此在管理人员的安排上,他从公司选派了4名优秀的项目经理负责各区域施工工作。在设计策划上,项目部吸取了以往观礼台工程的经验教训,对工程进行整体优化,在材料的选型和质量、工期的保障上做了大量工作,为后期确保安装工程时间节点的推进奠定了基础。
24小时
轮班值守不浪费一分钟
8月8日晚华表区域临时观礼台安装完成;8月10日晚广场区域临时观礼台安装完成,用时五天;8月17日晚城楼区域临时观礼台安装完成;8月24日人民大会堂和国家博物馆区域临时观礼台安装完成……就这样,8个昼夜,施工总人数只有100余人的边继国团队没有浪费一分钟。这背后,是全体员工无数个不眠之夜的精细组织策划;是四个半月在炎热中生产钢结构桁架,是广场施工中每天24小时轮班盯场,是人均3小时睡眠……要知道,同样的施工人数、完成同等规模的施工任务,理论上有效安装工期应在3个月。
项目西区负责人刘智会介绍说,由于工程的特殊性,现场工作人员的作息时间是这样的:晚上12点以后开始施工,早上7点以后结束施工,吃完早饭休息一会,下午到工地安排晚上的施工任务,晚上12点继续施工。如此高负荷的工作,每个人都瘦了一大圈。为了让施工人员能及时补充体力,施工现场每天开4顿饭。北安集团党委书记何占利作为后勤大管家,每天都在为现场工人的身体想尽办法。
“天安门临时看台的建设,凝聚了北京建工北安集团从上到下所有人的汗水。秉承着公司60余年来的光荣传统,北安人又一次在国家需要的关键时刻,肩负起了一家负责任的国企应有的担当。”何占利指着不远处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说,“这大概也是我们这些建筑工人传承抗战精神的一种方式吧。”
□本报记者 李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