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娱
3上一版  下一版4
 
抗战胜利纪念日期间 电视节目丰富多彩
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
永外职工用歌声铭记历史
《曾侯乙编钟》丛书在京首发
“铸魂鉴史 珍爱和平”
《二月里来》: 淳朴的军民齐心抗战赞歌
门头沟展抗战历史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8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二月里来》: 淳朴的军民齐心抗战赞歌

 

本报讯 “二月里来好春光,家家户户种田忙。指望着收成好,多捐些五谷充军粮。”70多年前,一曲充满田野风味和江南气息的《二月里来》为冬意尚浓的陕北二月吹来了春耕的动力与收获的希望,有力配合着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的生产运动。

1938年,同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的诗人塞克和音乐家冼星海先后来到延安,试图合作创作歌曲。塞克认为,进行曲式的抗战歌曲已经有很多,再写“杀呀”“冲啊”的风格有点陈旧,于是与冼星海琢磨着找一个新题材,在艺术上作出新尝试。

1939年2月2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发出了“自己动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号召,要求部队、机关、学校发展生产。陕甘宁边区轰轰烈烈的生产运动赐予了塞克新的灵感,他很快写下一组以生产与抗战为主题的诗,旋即被冼星海谱成为《生产大合唱》。

《二月里来》是《生产大合唱》其中的一首,用简单明快的歌词和清新的曲调,表现出边区人民为支援前线而努力生产的勤劳场面。在《生产大合唱》已经很少整体上演的今天,《二月里来》仍然常被作为独唱曲目,广为流传。

回忆起《二月里来》,冼星海在创作札记中这样写道:“它描绘了风和日丽的播种场面和恬静安逸的田园风光。”虽然创作时间很短,但《生产大合唱》蕴含了冼星海的重要艺术追求,成为“大众化、民族化、艺术化”的理想统一。(新华)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