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初期,我刚读初中。那时候,家里的物质生活不富裕,精神生活也十分匮乏。好在大我三岁的姐姐初中刚毕业,就被学校保送到北京市少年宫工作。这样,除了全家人的生活水平比以前略有提高外,我和弟弟的精神生活水平也有了飞速的发展。
姐姐到市少年宫工作后,每到星期日休息时,就给我和弟弟借书看,但期限只有一星期。因此,不管我们看没看完那本书,到了还书之日,都必须把书交还给姐姐。有时,姐姐在单位加班没回家,为了借书、还书,我和弟弟就要乘坐公交车往返于家和市少年宫之间。久而久之,在去往市少年宫的公交车上,总有我们小哥俩的身影。更幸运的是,有时候,我们还能在市少年宫里小住两日,在那儿的图书馆里看书。我们不仅能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而且还能欣赏到离此地不远的景山风景,去看紫禁城老佛爷曾坐过的龙椅……那真是一种精神享受。
在市少年宫的图书馆里,我们借过不少书籍,尤以文学作品居多:有巴尔扎克、福楼拜、莫泊桑、契科夫、高尔基等外国名家的作品,也有曹雪芹、施耐庵、鲁迅、巴金、浩然等国内名家的作品。那些书,我多在放学回家后挤时间看,虽然看书的速度如“走马观花”,但读书后的效果却不差。
还记得刚上初一时,我的作文成绩很差,常常排在班里的倒数几名。但数月之后,我的作文成绩却变成了前三名,有些作文还成为年级组的范文。一开始,老师、同学们对我的变化很吃惊。但后来得知我的读书途径后,大家才如梦方醒。自然,我也从取得的成绩中,享受到读书的快乐。
几年后,姐姐被单位推荐上了大学,我也顺利地上了高中。虽然再也不能到市少年宫里借书看了,但我却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
现在,人到中年的我,除了爱读书、读好书外,写作又成为了我的爱好。当每每看到我写的文章见诸于报刊,听着同事、朋友们的称赞时,我的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快乐与自豪。
□李庭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