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健康问题。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土壤、肥料、农药、水质、大气、农业废弃物及其它有害物质等都会对其质量安全产生影响,而这些因素,特别是耕地质量更是影响农产品安全的源头。如何从源头把控,确保农产品安全,近日,几名来自北京市农业局的劳模先进代表坐在一起,谈起了他们的心得。
李文海:北京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处调研员
卢志军:北京市植保站检测室主任、北京市劳模
云 鹏:北京市畜牧总站副站长、全国劳模
曲明山:北京市土肥工作站水肥室主任、全国农业先进个人
针对食品安全风险 采取具体控制措施
李文海:我先介绍一下农业部门在食品安全环节上的分工,市农业局负责食用农产品从种植养殖环节到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前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以及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和职责范围内的农药、肥料等其他农业投入品质量及使用的监督管理;此外,负责畜禽屠宰环节和生鲜乳收购环节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我们2013年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的实施意见》。我们觉得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主要有五大类:一是环境类风险,涉及到重金属污染;二是投入品类风险,涉及农药、兽药、肥料、饲料;三是生产操作类风险,包括用药间隔期、休药期等;四是产品类风险,包括有毒有害物残留;五是其他环节风险,比如生鲜乳收购、运输、畜禽屠宰等。
我们找出各类风险存在的关键点,针对各风险关键点采取具体控制措施,同时明确各级责任部门确保落实,有效地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卢志军:造成农产品安全问题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过度依赖化学农药,派生出农残超标、各种毒素超标等问题。据农业部公布数据,我国目前正式登记农药产品近3万个,其中化学农药占90%左右,生物农药仅为10%。
生物农药主要包括六大类,天敌昆虫农药、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生物化学农药、农用抗生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农药。在研发方面,我国已经掌握了许多关键产品的关键技术,先后开发出蝗虫微孢子虫、赤眼蜂、捕食螨等系列天敌和微生物生放产品,开发出除虫菊素、赤霉素等其它系列的生物农药,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目前,全国各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和注重生物农药,例如北京地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开发生产和大力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害虫,平均防效高达80%以上,基本不需要另外使用化学杀虫剂防治玉米螟。
建立“从农场到餐桌”
全覆盖式安全机制
云鹏:为了系统地防控北京地区的畜禽产品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建立“从农场到餐桌”的覆盖全产业链的安全风险预警机制。经过对北京地区的畜禽养殖场走访调查,对投入品管理、生产环境控制和屠宰加工环节主要安全风险点进行分析,并开展了针对性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
在投入品控制环节,为防止抗生素及药物不当使用,我们研制出“肽生素”等饲用抗菌肽系列产品并推广应用,达到了减少或替代抗生素的作用;同时对常用药物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筛选高效药物并在全市养殖场推广应用,有效遏制药物滥用现象。同时,我们会定期采集不同场、不同阶段饲料样品进行检测服务,及时指导养殖场合理使用和管理饲料,开发并推广霉菌毒素生物降解剂,有效降低霉菌毒素的不利影响。
另外,社区参与型畜牧业试点也已初见成效,生产者与消费者以安全畜产品为纽带,需求与监督直接挂钩的畜牧业经营模式,有望成为彻底解决畜产品安全问题的新方向。
抓好土壤健康
从源头保障农产品安全
曲明山:土壤、肥料是农产品生产的两大基础要素,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因子。“病从口入”同样适用于植物。植物从土壤中吸收营养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吸收一些有害物质。不从根本上改善耕地质量、抓好土壤健康,就不可能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安全。
从元素形态上分,肥料主要分为有机肥和无机肥。据调查,近年来全市商品有机肥占所有机肥投入量的10%以上,与2009年相比较总用量提升了70%,对全市耕地质量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起到了较好作用。但是对于全市粮田、蔬菜与果园的总种植面积来说,商品有机肥施用量仍然较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依然有挑战。
在监管方面,我们加强肥料市场的监管抽查,杜绝不合格质量肥料流向市场和生产一线,据统计,2014年北京肥料质量抽检情况:有机肥、水溶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等三种肥料抽检合格率91.9%,三种肥料安全合格率95.3%,不合格的肥料中,存在重金属,蛔虫卵和大肠杆菌等有害物超标的问题。田间复混肥抽检合格率96.5%,重金属未超标。通过科学施肥,保证作物“吃”的安全,才能实现我们吃的放心。
□本报记者 黄葵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