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统计局在上海的调查显示,部分应届毕业生毕业后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而是打算在家休息或者外出游学一段时间。对此,有55.6%的受访家长表示,若理由充分会给予支持。(7月12日《工人日报》)
“慢就业”并不就是不就业,他们也不属于找不到工作的“毕剩客”,而往往是“非不能也,实不为也”。“慢就业”不是逃避现实,也不是想躲在家里当“啃老族”。这些毕业生也是在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不会被毕业生群体的焦虑情绪左右,他们毕业后可能去支教、游学、环游世界……这些都是有意义的事情,难道大学毕业后只有去找工作这一单项选择吗?
在为“慢就业”点赞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摆在大多数毕业生面前的现实困境,就像“慢生活”也应该能让忙碌的现代生活适当地慢下来,但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你慢下来,就有可能被淘汰,“慢生活”注定只能成为少数有闲有钱阶层的奢侈生活。“慢就业”似乎也不能成为“最难就业季”下大多数毕业生的选择。
但如同“慢生活”一样,“慢就业”更多的是一种理性就业观念,是让毕业生摆正心态,祛除焦虑。毕业生要能丢弃就业焦虑,需要社会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也需要高校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实际能力,而学生也要清楚自己真正想要过一种什么生活,不能太被群体情绪所裹挟。“慢就业”无疑为群体焦虑的毕业生提供了另一思路,提醒他们应该从容而理性应对人生的重要抉择。□戴先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