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我们家在抗战岁月 曾支援革命
战斗在平西地区的 挺进剧社
爱国是一曲 永远唱响的凯歌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5年7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们家在抗战岁月 曾支援革命

 

今年是父亲逝世30周年,翻出家中的一些老照片,一幅五十年代父母在家乡住房前留影的照片,引起了我童年的回忆。

我的家乡在山西平遥县最西部,一个叫西羌城村的小村庄,抗日战争年代属吕梁军区七分区平介县管辖。村庄虽小,只有200多户人家,却是对敌斗争的小据点,民主县政府、区公所、八路军部队等经常在这里驻扎、组织开会、学习等。乡亲们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做出了巨大贡献,解放前先后有三四十人参加了革命,牺牲的烈士达十多位,干部们及八路军叫我们村是“小延安”。

我的父亲叫郝永忠,1892年生人,当年我家有300多亩地、两头骡子,有大车、轿车及生产用的农具。平日雇一个长工,夏收秋收时雇几个短工。因为地处老区,父亲的思想比较进步,拥护共产党的主张,积极支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我的两个表兄早年参加革命,在他们的影响下,抗战胜利后父亲把绝大部分土地献出来交给村民种,得到区公所领导的肯定,称我父亲是开明地主。

有些事情我至今记忆犹新。1943年,两位八路军干部在我家吃派饭,饭后在院里和父亲聊天时,突然开来一大车的日本鬼子和伪军,撤离已经来不及了,两位干部拔出手枪准备冲出去。父亲认为敌我力量悬殊,就劝他俩藏进我家屋内柜子后的夹皮墙里,让母亲躺在炕上装病。日本人最怕传染上病,撩起门帘看了看赶快走了,保护了两位干部的安全。我家的夹皮墙不仅能藏人,还可以藏粮食,是为对敌斗争需要后建的。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鬼子和阎锡山的匪军到各村庄突击抢粮,特别是麦收后,藏粮食是一件头疼的事情,前线要粮也没有固定的规律,父亲和长工动了许多脑筋,十多岁的我也参与其中。父亲和长工在村子偏僻地带选了一个又一个地方,最后在较高的小坡上挖了几个大坑,埋了好几口存贮粮食的大缸。每口缸能存二百多斤粮食,都是把粮食晒干后再存进缸里。为防缸内存粮食不受潮,缸周围要塞上麦秸,缸口盖上圆石板,盖子周围再用旧布等围住。如果头年没有运走,第二年就换上新粮食。就这样,我们家是一年又一年的支援前线。一次,曾在我家打短工的小伙子被伪军抓走了,其父愁得没办法,来找我父亲求助。父亲当即卖掉几百斤粮食,让其托人从伪军手里把小伙子赎了回来。父亲就是这样在抗战岁月中度过的。

其他村民也和我家一样,每当有八路军或县、区干部及其家属路过村庄时,都积极腾出房子安排他们吃住,县敌工科科长妻子就是在我们家坐月子,家人帮助照料。有的干部子女住在家里,同吃同住,亲如一家人,并掩护他们躲过一次又一次危险。妇女们在战争年代还纺线、织布、做鞋袜等支援前线。西羌城村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延安”。

□郝宝璋 文/图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