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惯例,每年6月至10月是高温津贴发放的季节。今年广东省中山市的发放标准与往年相同,从事露天工作及室内工作场合的温度不能降至33℃以下的劳动者,每人每月可获得150元补贴。中山市人社局相关人士介绍,用人单位还应当向从事露天工作和室内高温工作的劳动者,免费提供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清凉饮料,但不能抵扣高温津贴。如果员工在高温下作业却没收到高温津贴,可通过企业所在的村级劳动争议调解办公室争取合法权益,或拨打12333投诉。拒不发放者,将被处以2000元-10000元罚款。(6月4日《南方都市报》)
如果我们随机采访在高温下作业的劳动者,往往会得知这样的信息:他们要么压根没听过高温津贴,要么用人单位以防暑用品替代,或只拿到部分津贴。大多数劳动者听说过高温津贴,也知道用人单位不发高温津贴违规。不过,绝大多数劳动者最终都选择沉默,不敢与用人单位理论,也不敢向监管部门投诉。之所以选择吃亏不投诉,无外乎是怕投诉后被报复。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处于弱势,用人单位报复员工是件很容易的事,随便找个借口就能扣掉工人几百块钱,甚至连开除都是报复选项。
用人单位为什么敢冒着被处罚的风险拒不发放高温津贴?一是知道员工心里有顾虑,怕穿小鞋、怕失去工作,一般不会去投诉;二是即使员工投诉了,被罚款了,也比发放高温津贴合算。根据大多数省份出台的规定,用人单位拒发高温费的,顶格罚款也不过是1-2万元。只要用人单位里的劳动者数量够多,不发高温津贴就是赚了。员工越多,赚得越多。何况,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因此被开罚单的。就算偶有“大胆”劳动者投诉,监管部门找上门去,用人单位只要补上“漏发”的高温津贴就能轻松过关了。
处罚力度太轻,是用人单位敢于不发高温津贴的根本原因。用人单位当然会算人情账,知道省这点高温津贴会伤了劳动者的心,打击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不过,用人单位认准了即使不发高温津贴,员工也不敢怎么样。退一万步讲,员工耍心眼“磨洋工”,用人单位也有再简单不过的应对办法:辞退。在经济下行、就业压力巨大的形势下,用人单位招人太容易了——反正又不是招高级知识分子或熟练技工,一点都不担心招不到吃苦耐劳的普通员工。没准,他们正准备找机会和借口将单位里的那些不怎么老实的、工资比较高的老员工裁掉呢——这些工种,大多没什么技术含量,新招来的人干几天就能上手,和老员工相比,性价比高。
用人单位算账,谁都管不着。但是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是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对规避责任、违规不发放高温津贴的用人单位,职能部门不能放任不管。要让用人单位规规矩矩做好高温津贴发放工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不能只是坐在办公室里等劳动者壮着胆子投诉,而应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主动出击,走进企业、走进市场、走进工地,走进所有有劳动者身影的地方,多和劳动者沟通交流,为他们保密,查出所有不依法依规发放高温津贴的用人单位并进行严厉处罚,而且确保其只赔不赚——只有这样,高温津贴才不会沦为墙上画饼,才能真正为劳动者带来一丝清凉。
□谢庆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