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节前,北京市政路桥市政集团又涌现出了新的市级劳动模范和模范集体。市政四公司地铁14号线19标项目经理姜雪强等同志被评选为“北京市劳动模范”;集团二处郭公庄水厂工程项目部被评选为“北京市模范集体”,这对集团上下来说无疑是个鼓舞,这里为何如此盛产“先进”?光环背后有哪些故事?劳模自己又是如何看待这一荣誉的?让我们来看看。
身边的同学纷纷跳槽
自己仍坚守“苦差事”
姜雪强:我是1995年参加市政工作的,不知不觉,今年已经是第20个年头了。在这20年里,我干过施工员、当过计划员、做过项目总工,现在又当上了项目经理兼支部书记。刚毕业的头几年,身边的同学纷纷转行跳槽,有的是嫌工作艰苦,与家人聚少离多,有的是觉得挣得少,干得不是“高大上”的职业……但是我觉得自己学的这个专业,能找个对口的职业,挺不错的。况且,“北京市政”是个大企业,一定能有我施展的空间。实践证明,我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从开拓山东市政,到地铁14号线19标盾构机4次下穿朝阳公园湖成功,我认为,工作的成绩一方面得益于集团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各级领导的支持关注,另一方面也归功于我们日常的高规格管理。
赵景春:我叫赵景春,41岁,山东省莘县古城镇人,现任京莘劳务服务有限公司施工队长。我作为一名农民工代表,站在这里发言,感到万分荣幸。1996年,我离开山东老家来到首都北京,开始从事市政工程建设。2004年,我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成长为能“带兵打仗”的施工队长,先后参加了市政集团承建的地铁大兴线4标工程、兴丰大街道路改造工程、小营热力工程、东直门交通枢纽道路改造工程、三河热电厂输热主干线工程、地铁15号线16标等重点工程,并多次率队出色地完成了北京轨道工程应急抢险任务。总结下来,带领外施队伍有这么几点方法:注重技术创新,不断改善作业条件;敢于迎难而上,勇于担当重任;注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队伍综合实力。
形成12万字制度汇编
为同类工程积累经验
岳仁峰:我是郭公庄水厂项目经理岳仁峰。“北京市模范集体”是水厂项目66名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北京市模范集体”这个光荣的称号,属于郭公庄水厂项目部,更属于我们市政集团。由于前期受拆迁制约,开工比计划足足推迟了半年多,业主又要求提前使水厂具备通水条件,实际工期就比计划整整压缩了一半。
为了抢回工期,我们项目部采取“市内工程、外埠管理”的模式,所有工人“5+2、白+黑”全天候盯守工地,职工家中如果有急事,请假都要按小时计算,近乎军事化管理。最忙的时候,每天现场的专业施工队伍就有十几支,总人数2600余人。全体管理人员18小时值守,项目领导24小时不离现场;作业队白天、黑夜两班倒,特殊工种三班倒,施工进度一刻也不能耽搁。我们之所以创造了18个月建成一座现代化50万吨水厂的奇迹,是因为我们大家都牺牲了休息时间,放弃了与家人的团聚,甚至透支了健康。但是,我们无怨无悔,因为我们兑现了对业主、对社会的承诺,我们捍卫了“北京市政”的荣誉。更重要的是,经过郭公庄水厂工程的锤炼,我们形成了12万7千字的项目管理制度汇编,为今后承接同类工程积累了宝贵经验。
年轻人要将劳模精神
转为进步的精神动力
沙仲达:刚才,听了新劳模的事迹报告,我再次受到启发和鼓舞,他们在不同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他们值得我学习,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劳模精神的传承与延续,感受到了集团未来发展的希望。我为自己是劳模群体中的一员感到自豪。劳模——这个光荣的称号,时刻都在激励着我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在事业上不断进取。
王晔:首先,请允许我代表集团1400余名青年员工向今年新当选的北京市劳模、模范集体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热烈的祝贺!见贤思齐,我认为,学习劳模精神的关键在于实践。只有把劳模精神植根于生产实践,带到自己的岗位上,才能更好地发挥劳模先进的引导作用,才能将劳模精神转化为推动集团改革发展的精神动力。在此,我倡议:集团广大青年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向劳模学习,做到以下三点:第一、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第二、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第三、持续学习,加强实践。
□本报首席记者 边磊/文 通讯员 彭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