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聊吧
3上一版  下一版4
 
学校如何 培养综合型人才?
工会如何服务好高知群体?
病假工资如何计算?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5年3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校如何 培养综合型人才?

 

北京市新课改在持续进行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成为未来高校录取人才的重要参考指标。如何培养综合型人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呢?陈经纶中学副校长于雅萍在这方面有一套成熟的经验。

记者:学校有什么样的人才培养特色?

于雅萍:作为本市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我们学校把社会实践作为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特别的是,我们推行“学生自管自育”管理模式,活动发起者不再仅仅是学校,改为鼓励学生发起、参与、总结活动。

校级上,学生会统筹组织大小学生活动;班级上,通过部委制分工服务。老师更多的作用是负责指导,团委是后盾,鼓励学生充分展现自我,提升综合能力。街头分送爱心粥、经营环保公司、联系大公司谈合作……这些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已成为校园生活常态,实现学生参与全覆盖。

除了鼓励学生开设各种兴趣社团,举办各种活动外,学校也构建起“人生远足社会实践教育系统”,划分出市内课程、省外课程和国外课程,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远足,考察、参观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和革命圣地,让学生不仅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

点评: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为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体现出办学者的自信、创新和包容。

记者:大量的社会实践会不会影响学习?

于雅萍:学校的社会实践注重结合学科性和综合性,不是简单的参观体验,而是把学科特点融入实践中,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一次实践要运用到多门学科知识。

像语文组带学生参观鲁迅博物馆,会先让学生查资料,带着问题去,边看边讲解;老师上课不只靠教参,还要查阅多份材料,师生同受益。物理组带学生去西昌观看嫦娥五号卫星发射,现场参加火箭模型制作;学校又为高二每个班定制火箭模型,供学生研究组装。历史地理组组织学生去西北,在“大漠孤烟直”的环境中,尽情领略史地知识,这是书本上感悟不到的……

在实践中,学生的眼界开阔了,知识面丰富了,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了,继而为升学“添砖加瓦”。近年来,学校的高考升学率保持在100%,80%学生考上重点大学。

点评:社会实践不再仅限于参观博物馆、做志愿服务常规形式,而是寓教于乐,品种丰富,有助于学生真正融入,实现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良性循环。

被访者:于雅萍 记者:任洁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