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抱病著书《两代人的成长》
制作导乘指南方便乘客换乘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5年3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退休教师马瑞祥
抱病著书《两代人的成长》

 

从儿子三岁起,不管工作有多忙,我都坚持每周日有计划地带他出去感知外边的世界,接触外边的社会生活……我们从家出发,走着去走着回,争取路上不坐公交车;路上不买零食吃,喝自家带的水,吃自家蒸的馒头。

关注孩子的成长,就要关注孩子的交往。他和什么人交往,潜移默化就成了什么人。家长要引导孩子和高层次的人交朋友,让高层次的朋友给他提供精神食粮。这样做,孩子才会有健康成长的方向。

——《两代人的成长》书摘

清瘦的面容,骤减80多斤的病躯,掩不住对教育事业的思考和忧心。说起工作半生的荣誉,他摆手不愿多谈;但提到家庭教育观,却滔滔不绝,思路清晰。这就是北京市第55中退休教师马瑞祥,他在病榻上写出新作——《两代人的成长》。

马瑞祥,1953年生,1968年进入55中读书后,就再也没离开过。上学、工作,在学校当了10多年团委书记、30年教导主任,青青校园里留下他的青春,他的汗水,甚至连儿子的成长,也与学校息息相关。

育儿:

家长以身作则才能影响孩子

马瑞祥是北京市首批新长征突击手,首批优秀团干部,24岁当选东城区人大代表。1994年著书《中学生生存意识ABC》,获得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二等奖,列入北京市青少年读书工程。有过多次调动工作的机会。团市委、团中央等单位都曾给他提供过工作平台,但他喜欢教育,喜欢生活在孩子中间,认为自己更适合学校工作,加上老父亲常说“学校对你很好,人是有感情的,离开不合适”,他毅然放弃所有升迁机会,安心留下。

1982年,他升格为父亲,对于儿子马立,他用心引导,通过一言一行,为儿子做示范。儿子刚3岁,他就经常利用周日带出去玩,从三元桥一直走到东大桥,边走边教儿子认识各种事物。在家里,他和妻子不吵架,以免儿子看到感觉不幸福;老岳母跟着他们住了几十年,他相信家长的孝顺会影响孩子。 他为人正直、开朗,能够站在对方位置想问题。他给外地进京新同事的家庭写信,感谢家长把孩子培养得这么好,还给这些家庭带去新年礼物,让家长放心。平时,他经常请同事、朋友、工友来家聊天、吃饭,热情招待。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困难或困惑。

在他的影响下,儿子也广交朋友。一位同学因为肝炎被招聘单位拒绝,面临无处可去的窘境。儿子跟他商量,想把同学带回家。全家人考虑了一下,准备了生活用品欢迎这位同学来家。儿子同学一住就是一个多月,后来找到工作,小有作为,两个人成为最好的朋友。

挫折:

教导主任儿子考了年级倒数

儿子刚进入55中时,贪玩,成绩糟糕,初一期末考试竟然考了年级第287名,而整个年级不到300人,当着的班干部因此被撤了。当儿子的班主任告诉马瑞祥这一消息时,平日要强的他顿时懵了,脑子里嗡嗡作响,手脚冰凉。平时老教育学生,这次自己孩子出了大问题,该怎么办?

回到家里看到儿子,虽然气不打一处来,但他硬生生忍住了,“孩子已经犯了错,谴责甚至责打有什么用?重要的是怎么改变,父亲的责任,就是应该民主地帮孩子渡过难关。”

那几天,他经常站在阳台上,发呆、抽烟,强迫自己冷静反思,查找家庭教育的问题。看到他不吭气,本以为会挨打的儿子愣住了,在他的感染下,自己也开始反思。

一周以后,爷儿俩开始对话,在家里,在遛弯路上,两个人聊了很长时间。上来他先向儿子道歉,承认对儿子的关心太少,然后才谈感受,苦口婆心劝其改变学习态度,树立责任感。被打动的儿子向他承诺:请您再给我一次学习机会,如果经过努力还不行,我就转学读职高,不给您丢脸!他感动得眼泪差点流出来。

有了好的学习态度还不够,马瑞祥决定下学期开始带着儿子住校。这不是心血来潮:他平时工作繁忙,没空多管教孩子;家里窗户不隔音,邻居的玩闹声经常传过来。住校可以让孩子静心,他觉得值得。

学校没有宿舍,马立只能跟着他睡办公室。办公室没有纱窗,没有暖气,夏天蚊子咬,冬天冻着脚。没有床,只能躺在一个破沙发上,或者用旧躺椅和几把椅子拼成一个“床”休息。晚上食堂不开,他就煮速冻食品,爷儿俩一起吃。

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心无旁骛的马立一点点找到学习的方法,成绩开始提高。到了初三,他已在班里名列前茅,中考凭596分顺利考上本校。他依然没有放松对儿子的要求,两个人继续住办公室。

高考时,儿子考出614分高分,位居全校理科第一,一举考上唯一志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对话

孩子犯错

首先要检讨自己行为

记者:很多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难管,“比我们那时差远了”,您认为呢?

马瑞祥:孩子成长过程出现的问题,首先是家长的教育理念问题,孩子犯错,先要检讨自己的言行。

99%家长“恨铁不成钢”,但他们在犯相同的错误:把孩子的错无限上纲上线,或拔苗助长。家长总是关心结果,不关注过程,但是大自然都有四季,人不可能总处在春天里。孩子贪玩好动,是这个年龄段正常的事,家长应该允许他们出现各种问题,但要告诉孩子,社会有契约,有基本道德,不能违规。

记者:不少家长都说很重视教育子女,会讲各种道理,为什么孩子听不进去?

马瑞祥:这样的家长往往对外对内说话两个样,言行不一。只有家长言行一致,身体力行,真正成为孩子心灵的榜样,孩子才能听进去。家长要善于和孩子交流,不能是决斗式的居高临下。

记者:什么是成功的家庭教育?

马瑞祥:家长要为孩子搭建成长平台,创造良好的成长氛围,让孩子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中,注意发挥孩子长处,让短处不成为绊脚石,而不是“十根指头一般齐”。能把孩子培养得乐观向上,有成功意识和拼搏精神,善解人意,宽容,有求知欲、有合作意识,愿意付出,懂事,这就是成功。

□本报记者 任洁 文/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