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8日下午在北京亲切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3月1日《人民日报》)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这是一组组织程序,也是一组逻辑关系。从构成来看,人民是血肉,民族是骨骼,国家是躯体,只有紧密组合与组织才会积聚能量产生热量激发力量;从逻辑上看,只有人民有了信仰,民族才会有希望,国家才会有力量。
在所有这一组逻辑关系中,信仰是基础,信仰是根本。万丈高楼平地起,地基不夯实,高楼不会盖起来,纵然盖起,也不中用,不结实,随时可能坍塌或倾覆。
信仰是什么?辞典中说,指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信仰是一种灵魂式的爱、关爱,是人类最基本的一种情绪。这么说有点儿绕,在我看来,信仰就是精气神儿。我们现在所说的信仰,就是三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概括为24个字的核心价值观。
一个人没有信仰,就等于没有追求,没有目标,好比没有灵魂,空虚、迷茫,只剩下一具懵懵懂懂跌跌撞撞的躯壳,在人间游走,这样的生存,只是苟活,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同理,一个官员没有信仰,除了浑浑噩噩,就极可能堕落。
历史的教训已经证明,凡是人民没有信仰,一盘散沙,必定民族危亡,国破山河碎。100多年的民族屈辱史,帝国主义列强的频繁侵犯与掠夺,就是最不堪回首又痛彻心扉的验证。反过来也一样,最眼前的例证,就是万众一心改革开放,凡是人民有信仰,必然众志成城,民族自尊,国家富强。
然而不可否认,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我们物质财富正在极大丰富,但精神财富还不够极大丰富,一些不文明、不道德、不守法的现象也常常发生,那么当下亟需要做的,就是像习主席说的那样:要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从这个意义上说,信仰就是精神文明,就是道德滋养。承接前面的思路,如果说,道德生活是伴随人类发展始终的社会现象,那么信仰就是支撑道德生活的基石,是人类生存须臾不可分离的基本生存条件。信仰不但赋予道德以自律的本性和意义,而且是人们的精神支柱和道德选择的坐标;信仰不但可以提升人们的道德境界,而且可以塑造人们的道德人格;信仰不但是道德行为的动力,而且是人生路上的“指向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信仰是航行的一盏明灯。只要大家大力加强四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加强四风——党风政风、社风家风建设,就一定能让信仰这个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在全国人民心中健康生长。
□韩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