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推出“一分地”项目 将种田变成了城里人的爱好
■他把村里的林地开发成露营公园 年增收300余万
■他引资扩街建楼 让租赁收入年增1000余万
■他就是南苑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
由于人多地少,种地不如打工挣钱,丰台区南苑村一度靠出租土地增加收入,但结果是越租越穷:到了2005年,12个自然村中年人均收入2000多元就不错了,有的才几百元。同时,受飞机场所在地限制,一时间,这里外来人员的激增、低端产业的兴起,脏、乱、差、穷成了该村的代名词。可是,自2007年开始,这个村很快变成人人安居乐业、游客纷至沓来、经济发展强劲的富裕村、文明村,总收入从2006年的1216万元一下子飚升到2014年的1.88亿元,6年间增加了十几倍,人均收入达到2万多元。这是什么原因呢?
1月19日,记者走访了解到,人还是原来的人,地还是原来的地,但人们的观念一换,做法一变,效果就迥然不同。而村民公认带动这场观念和做法转变的人,就是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陈建生。
放弃自家买卖
回村创业发展
南苑村位于南四环与南五环之间,东西分别是京塘和京开高速公路。全村现有土地3675亩,4023口人。以农业为主导时期这里发展比较好,后期出现滞后是由于机场和基础设施薄弱等客观因素的限制。
2004年10月,一直在外经商且颇有名气的陈建生回到村里。在路边聊天的几个叔叔、伯伯一看到他就说,“别自己干了,能不能带着我们一起干?”
“我以为是路话,随口就答应了。”陈建生说,“谁知道,人家当了真!年底还真把我选成了队长。”
“一个人致富已经很不容易,要带领大家致富就更难了,你当时有把握吗?”记者问。
“那时,心里也没底。不过,大家这么信任,我家又在南苑,出去也不想听别人说南苑不好。所以,就回到了村里。”陈建生说。
“回来后顺利吗?遇到困难没有?”记者问。
“一到队里,才知道什么叫穷。”陈建生说,“一个生产队200多口人,一年收入才48万元。如果扣除水电等费用,可支配的钱就更少了。”
“队里没有办公室,全部家当就是两个三屉桌、一个保险柜、三把椅子,老会计出面借一间房子,把这些东西拉过来,点个蜂窝煤炉子就开始办公了。”陈建生说,“2005年,我们把队里租金太低的房屋调整一下,把路边的房屋收回来搞些经营,又让村民出工出力用废沥青修一条路与主路连上,当年全队收入就提高到了170万元。”
“可能是我们队冒了尖,大家又把我推荐到村里。”当时刚刚38岁的陈建生说,“村里的情况跟队里差不多。有些队的收入更差,一年收入才10多万元、人均不过几百元钱。”
一产变成三产
挖掉贫困根源
“最穷的队,往往是闹得最凶的队。村民开不了支就怪队长没本事,不断地闹着换队长。”陈建生说,“光换人也解决不了问题,关键是找出发展迟缓的原因。”
“你们是怎么找原因的?找到了吗?”记者问。
“我们先是走出去看,然后跟周围比,再从自身找。”陈建生说,“我们参观华西村、滕头村、南山村后开了眼界,回来后就想,为什么东边的旧宫、西边的西红门、南边和北边的村都能发展,唯独我们不能发展?”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全村12个队各队手里都握有土地,对外租地队里说了算。结果,很多低价租给了个人和外来人员,富了个人,穷了村民和集体。”陈建生说,“取消生产队建制后,村里统一收回全部土地,同时,清理800多份合同,拆掉200多个出租大院,整理出50多万平方米的空地。”
“环境整治消除了脏乱差和安全隐患,也让村民看到了希望。更重要的是,村民对村干部从不信任变成了支持和信任。”陈建生说。
“收回的土地怎么办了?”记者问。
“2009年拿出136亩菜地,推出了‘南苑一分地’项目。没想到,一亩切十块后竟招来城里的种田人,头一年租金1200元,当年就租出去一多半。后来涨到2400元,仍供不应求。”陈建生说。
“同样是种地,为什么市民来种收入就高了?”记者问。
“农民种是一产,市民来种就是三产了。市民种地不光是为了收成,他们是在劳动中放松心情,感受农耕的乐趣。种地从农业劳动变成了休闲体验,农业生产就变成了旅游项目,同时,还传播了农业文化知识。”陈建生说,“这种变化,让30多位村民从农民变成了指导市民种菜的农艺师,守在家门口,干着老本行,一个月挣2000多元工资,年底还照样分红。”
“上世纪90年代种起来的600亩林地,一年投入一百四五十万元打药、浇水、护理,光投钱不赚钱,成了发展的包袱。”陈建生说,“我们把它改造成露营公园,既不改变土地性质,每年至少又增加300万元收入。”
多种经营拉动
村民带资进城
“在西单,我打车说去南苑村,司机说不知道在哪里。我说去‘一分地’、露营公园,他问都不问就把我拉了过来。”市民朱女士告诉记者。“这俩项目成了村里的招牌,现在,我们计划把全村建成一个大农业体验园。”陈建生说,“规划中的北京南苑国际休闲博览园占地近2000亩,是集都市生态休闲、创意产业休闲、国际度假休闲、儿童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农业生活体验区。”
“依您看,村里现在还有哪些优势和不足?”记者问。
“我村没有产业基础,从服务业到工业制造,没有自己的主导产业,无法沿产业链进行深开发。这里也没有深层的文化基础,没有能够带动客流和消费的历史文化古迹、旅游资源。在环境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有严重不足。”陈建生说,“村里已经开始引进人才,狠抓产业调整,把过去的一、二、三产反过来调整比例,以三产为重,二产为少,一产为都市农业发展。还要挖掘皇家园囿休闲文化内涵,借势拉动文化活动。”
“听说建民俗旅游文化街时,您也遇到过资金短缺等难题,当时情况怎么样?”记者问。
“这条街在团河路上全长1.5公里,当时只有5.7米宽,扩街建楼时没有钱,我们与建筑公司商议让其先行垫资,又向村民借款,几个月时间就建成了。”陈建生说,“改造前这条街年租赁收入40多万元,现在达到1000多万元。”
近些年,南苑村集体经济收入保持了30%以上的增速。目前,退休老人的月退休补助由350元涨到2000元,每年组织老人外出春游,春节给老人发放过节食品及过节费,70岁以上老人还可领取1000至3000元的长寿补贴。对外出自谋职业者,除继续按股分红外,每年给予1.2万元补助。村里还为村民投保了新农合,并建立二次报销、大病补助机制,去年发放补助420万元。
“我们现在要加快新农村建设,形成自己的主导产业……”陈建生说。
□本报记者 赵新政 通讯员 王春梅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