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梅:劲松第三小学班主任工作室成员
祖丽婷:劲松第三小学班主任工作室成员
陈立华:劲松第四小学班主任工作室成员
魏晓玲:劲松第四小学班主任工作室成员
方建宏:南磨房中心小学班主任工作室成员
张 艳:南磨房中心小学班主任工作室成员
班主任是学校里基础而关键的岗位,与学生朝夕相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影响到学生。那么,如何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呢?朝阳区部分优秀班主任工作室的成员日前聊起单位对班主任的培养,以及在工作中的相互配合。
多种专题培训 提升教育水平
祖丽婷:班主任的工作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教育质量。学校主要依托班主任工作室开展活动,提升班主任的专业能力。
2009年,全校有23名班主任,但只有一个市级优秀;对班主任的培训基本没有,新教师不知道怎么开展工作;大部分班主任忙于教学,对学生的教育关注不够,与家长沟通能力也不足。
为了改变“重教学轻德育”的状况,学校采取了多种培训手段,比如推出专家引领活动,邀请全国优秀班主任高金英进行教师培训,请朝阳区教育学院甘铁军讲“如何做好班主任”,还带着教师外出,听名师的报告会。
推出专题培训,每学期都设不同专题,比如针对班会效果差安排《如何上好班会》培训,针对家校沟通安排《与家长的沟通艺术》培训,引导教师学会解决问题。如今,学校培养出6名市区级优秀班主任,11人次在区班会、心理活动课评选中获奖。
搜集整理案例
集体讨论对策
李梅:2012年学校成立班主任工作室,把在班级管理、家校沟通、个别生辅导等不同方面有经验的班主任选出来,作为工作室领衔人,采取培训、全校或小群体展示、师带徒等形式,传递工作经验,提高综合素养。
德育处搜集、整理了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编辑成案例,让大家讨论,这样既学会如何处理问题,又给别人支了招。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徐松楠老师让学生把家中的书带来进行图书“漂流”,每节语文课前举办“小小百家讲坛”,开展亲子阅读会,效果特别好。
外出学习机会
安排班主任去
陈立华:学校把班主任培训当成校本培训重要内容,定期举办工作会,学习班主任队伍建设相关文件;每学期开一次经验交流会;凡是有外出学习的机会,都让班主任去。通过集中学习、自主进修、专题辅导等形式,帮助班主任改进工作方法。
魏晓玲:有了班主任工作室后,学校会定期组织案例研讨、跟踪分析,依托优秀师资开展专题讨论,比如如何家访、怎样教育问题生、如何辅导读写困难学生等,让工作思路更加清晰。工作室成员共同解读重要校本课程,集体备课,还一起编写《做最好的我——劲松四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南》,效果很好。
全体成员努力
转变问题学生
方建宏:有一段时期,很多班主任诉说班里问题学生比较多,家庭复杂,不好管理,希望得到帮助。恰好学校申报了国家级课题中的子课题《对问题学生教育的转化策略与技巧》,就把工作室活动主题定为这个,每个月定期开一次例会,交流各班问题学生的情况与表现,找出成因,成员共同出主意,研究采取哪些措施进行引导。通过多次例会,班主任学到很多经验,并用在实践中。
张艳:学生小潘的学习基础和习惯曾经特别差,从不完成家庭作业,多种教育手段对他都没用。班主任张老师把这个案例拿到工作室,大家都觉得,要转变学生,首先要找到问题根源。
于是,张老师开始对小潘个别辅导,又在班里成立互帮小组关心他。两个月过去,小潘开始做作业了。这时,洪老师认为可以从学生的闪光点入手,为他们重新树立自信;潘老师建议抓住恰当时机多表扬、鼓励,让学生燃起希望之火。张老师全部吸收,“照方抓药”,小潘终于发生全面改变,每天会和教师聊天,按时交作业,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是工作室所有成员的持续研讨,换来了这个成功案例。
□本报记者 任洁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