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首都养路人 发现病害24小时内修复
京郊农家菜搭台打擂
松原市创“楼区工会”建会模式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5年1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首都养路人 发现病害24小时内修复

 

车里拉着铁锹、沙子、水泥、沥青冷补料、方砖等,或开着车眼睛紧盯路面,或骑电动车风雨无阻,遇到道路病害及时上报、修复。他们是首都的养路人,为了行人、车辆出行安全舒适,全年无休对道路进行巡查,发现病害24小时内修护。16日,记者对首都道路养护工人的现场作业进行了探访。

每天巡查60公里

眼睛紧盯路面

16日上午10点多,在南四环辅路内环的红寺桥附近,公联养护公司第一项目部的养护工人李翰霖和杨举川将巡查车停在路边,因为他们在巡查过程中发现了路面上的一处坑槽。

这是沥青路面上一个大约0.1平方米的坑槽。杨举川从车上拿出锥桶在车后和路边码好,提醒过往车辆和行人注意安全。这边,李翰霖拿出手机,打开手机上预装的养护管理信息化系统软件,在软件中填写数据,包括位置信息,病害种类,道路破损面积等。随后,他用手机拍了两张破损路面的照片,并点击上传。大约两分钟左右,手机页面显示审核通过。

“以前用纸笔记录,现在信息化了,速度快很多。通过这个系统,路面破损情况马上就能回传到公司,公司有信息员值守,能实时看见上报信息。审核通过后,我们就可以进行修复。”李翰霖告诉记者。

随后,李翰霖从车上拿下笤帚、铁锹等修补材料和工具,先用铁锹和笤帚将坑槽里清扫平整,再将冷补料填充进去,并用夯锤夯实。“这只是先填补一下,因为白天担心影响交通。晚上会回来重新切方,并用混凝土和沥青正式处置。”

“每天开50-60公里,一个人开车,一个人紧盯路面,特别费眼睛。车速要越慢越好,时速最快也就40。”李翰霖说。虽然他们的工作是为了使行人和车辆出行更安全、舒适,但是不被理解的时候很多,“有的时候开得慢,后面的社会车辆不理解,总是不停地按喇叭催。”

工具、材料随车驮

巡养一体即查即补

像李翰霖和杨举川这样开着机动车巡查,只是公联养护公司的其中一种巡查方式,还有巡查技术员走路进行排查,另外还有骑电动三轮车进行巡养一体化巡查,三种方式交叉互补。

随后记者从红寺桥沿着四环辅路往西走,在红寺桥西,看见一辆印着“首都养路人”的黄色三轮车停在路边,车里拉着水泥、沥青、方砖、铁锹等材料和工具。旁边还有一辆电动车,这就是巡养一体化小组的“标配”。在人行步道上,养护工人李铁和李旺正在填补缺失的方砖。“早上八点出来巡查,骑车经过这儿时,发现缺失了两块方砖。”李铁告诉记者。当天京城的风非常大,瞬间风力能达到7级,气温很低,李铁和李旺的脸都冻得红红的。

同样用系统上传信息,再通过系统另一端的审核后,两人从车上搬下沙子、水泥,用铁锹和镐将土铲平,将沙子和水泥搅拌好填到坑里,最后把从车里拿出的两块砖夯实。为了平整,还用杠尺测量过。

像他们这样的巡养一体化“标配”,公联养护公司共有20组,他们对在巡路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立即进行修补,全年风雨无阻。

系统监控时限

当天发现连夜修复

随后,记者来到公联养护公司,打开有专人值守的养护管理信息化系统,一条条上报的道路巡查信息立刻显示出来。

“这是一个数据库,里面有所有巡视修复的信息,同时也是一个时限管理软件,你看蓝色的数据是需要24小时内修复的,红色的代表超期还未修复的,这将进入各班组的考核。”公联养护公司指挥中心主任李树青介绍。

在城市道路的养护管理中,本市全面推行严重病害24小时巡查修复机制,即要求严重病害发现距形成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严重病害修复距发现时间不超过24小时,24小时不能修复的也要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就是当天发现、即时消除隐患、当夜修复。”李树青总结了一下。

公联养护公司养护范围包括三环路、四环路等69条城市快速路。管养的路线中,还包括635座桥梁。桥隧项目部负责对立交桥、过街天桥等进行巡查养护。例如发现过街天桥上栏杆缺失等,都马上进行修补,以防出现意外。

□本报记者 周美玉 文/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