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继续教育,不少人想到的可能会是“混个文凭”,这里的老师也是敷衍了事,但是当记者走进东城区职业大学,并聆听这里教师的一段对话后才发觉,从事继续教育工作的教师其实付出的一点都不少,他们不仅自身业务素质过硬,更怀有一颗诲人不倦的仁爱之心,下面就让我们听听他们都说了些什么——
不计个人得失 面对荣誉却选择退让
连莲:两年前,王雪梅老师接任电大招办主任职务,巨大的招生压力压在她的肩头,每到招生季,她都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好几次一边输液一边工作。她不厌其烦地跟各种人沟通,往往一天下来,嗓子哑了,头也晕了。
王老师虽已年近退休,但她善于接受新事物,鼓励我们开拓创新,不仅使招生人数稳中有升,也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即便身体接近透支,她还不忘关怀年轻同事,提醒我们多喝水,保重身体。无论寒暑,她加班加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总是想自己多做一点,好让我们多些时间照顾家里、陪陪孩子。在她的带领下,我们成为团结互助的兄弟姐妹,工作氛围特别好。面对成绩,王老师一如既往把自己隐藏,把他人、团队放在最前面,她的胸怀和品德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3年里每天中午
坚守岗位不离开
刘阿杨:王蕾老师感动我的是两个字:坚持!自从我2011年来到办公室,3年里几乎每天中午,她都在办公室坚守岗位,从不离开,以免有老师过来盖章或者办事找不到人。寒来暑往,她从没出去闲逛,有她在,办事的人都满意而归。
这是一个很小的细节,也很容易被人们忽视,但它积累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今后也要从细节做起,照顾好每位退休老师,对每笔报销费用计算精准,配合各部门协调用车,对来办事的老师热情服务,争取早日入党,使自己也能成为一面旗帜!
下课后仍不走
留下为残疾学生答疑
张颀:今年9月,招生办承接了为残疾人扫盲授课的任务。老师们没有接触过文盲残疾人群体,教起来自然比普通学生更费力,我很担心会没有老师愿意接手。
没想到,王伟老师主动找到我报名,让项目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局。随后,张莉、耿倩和高海鸥三位同事陆续加入队伍,学校“残疾人扫盲小队”正式上岗。项目持续近两年,考虑到残疾学生的体力因素,我们每周只上一次课,每次一个半小时,但实际上,每次课基本都要上两个多小时,学生才会放老师走,多出的时间都是无偿的。
11月13日,学校收到一封给王伟老师的信,写信人是住在龙潭街道的精神病学生。他在信中写,“我经常给王老师打电话谈心,她始终耐心倾听,就像电影里的苗苗老师,笑容特别甜,对学生特别好。”老师们给残疾学生带来的不仅有知识,更有温暖和力量。
王伟对工作主动承担、认真负责,对学员细心关怀,这种无条件的爱,我觉得就是师德。
□本报记者 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