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老屋的黑白电视机
特殊的战斗
我和午报记者是朋友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4年12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屋的黑白电视机

 

我第一次看电视,是1976年。老人家去世后的那几个晚上,电视里播放首都的纪念活动。我们冶金四矿把一台小黑白电视机,放在办公大楼台阶前的桌上,围观的人很多是我们这些十来岁的孩子。从这时起,我们才知道电视机。

矿上就是那几天把电视机摆出来播。以后很长时间,我再没看过电视。转眼进入八十年代,国家开始改革开放,老百姓最直观感受得到的就是市场上各种电器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了,尤其是电视机,谁家里要是有一台三洋、东芝、夏普、索尼中的任何一款,一点都不亚于现在大伙儿手里拿的iPhone6手机。

比起现在的iPhone,当时电视的价格更挺,一般的家庭买不起。好在矿工会在游艺室放电视,我们也能够看电视了。

回想起来,在游艺室看黑白电视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美剧《大西洋底来的人》、电影《归心似箭》以及歌曲《太阳岛上》。

连续剧《大西洋底来的人》,每集一个故事,集与集之间基本没什么联系,我们这些断断续续看的人也看得明白。游艺室里没座位,大家是站着看,在幽暗的荧光中,一次又一次见证着奇迹,看麦克在水中的一次次复活。潜水艇、实验室、各种说不上来稀奇古怪的仪器,让大家充满了好奇。我周围还有不少这样的同学,他们认为自己有同麦克一样的功能,到水塘游泳,尽管没有麦克那样的蹼,还学着麦克那样去潜水,结果呛了不少水,他们总算明白,毕竟麦克是大西洋底来的人。

等我们家有钱买了台北京牌黑白电视机,我已经上一中住校了。放假,那黑白荧屏中摇曳的影像和人声,总是让我们兴奋。虽然黑白分明,有商家明白色彩的魅力,生产出三色片(红、黄、蓝),贴在电视前,黑白电视有了色彩。

不久,父母搬去与妹妹他们住,那台黑白电视机就摆在老屋。快三十年了,老屋的这台北京牌黑白电视机还能看。今年,陪父母回家,父亲调电视看《湄公河大案》,兴奋地说,你们的电视都换了几台了,这台小电视图象还这么明,质量真好啊。

■付秀成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