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28年用爱筑起平安社区
职工的事再小也要当大事来抓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4年10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片警刘安:
28年用爱筑起平安社区

 

■工作中摸索出“五勤五理工作法” 对社区情况了如指掌

■推车两里多地筹资建立安全设施 使得老旧小区“零发案”

■设立“学雷锋岗” 招募志愿者 帮助孤寡老人等困难居民

近日,公安部公布了第五届“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第三批20名候选人名单。截至目前,全部60名候选人全部公布,其中,北京共有5人入选。市公安局丰台分局蒲黄榆派出所民警刘安就是其中之一。

刘安管片28年,他把一个治安混乱的老旧小区打造成“零发案”的平安社区;他悉心照料了近百位孤寡老人和残疾人,资助了几十个困难儿童上学,为社区奉献出一颗赤子之心。一次一等功,两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4次被授予“北京市人民满意的公安民警”,还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光荣称号……

升级小区安全

推车两里多地筹维修资金

在刘安管辖的蒲黄榆第二社区,民间有这么一句话:“社区有刘安,大家都平安”。 为了让辖区居民住得安心,刘安想尽一切办法,花费了大量心血,终于让辖区从“脏、乱、差”变成了治安案件、刑事案件“零”发案的平安社区,居民们说:“生活在这里,我们非常幸福。”

刘安刚接“片儿”那会儿,蒲黄榆第二社区还是个典型的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差、流动人口多,治安隐患突出。刘安“片儿”后第一件事就是修院门。面对社区一个个年久失修、残破不堪的院门,刘安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暗下决心无论如何都要把这门儿修上,不能再让群众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当时,考虑到封闭社区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不少居民承担不起,刘安先后5次找到辖区盈利较好的企业,最后一次,刘安在去的路上车抛锚了,担心不按约定时间到达的话会给企业负责人留下较差的印象,刘安硬是推车走了两里多地,见到开发公司经理时汗水直流,浑身已经湿透了,公司经理没想到眼前这个小伙子干事这么有恒心,当场决定拿出10万元用于小区的平安建设。刘安在那个夏天,顶着30℃的高温,一趟趟前往建材市场购买材料,又配合施工队亲自审计,反复校正,把安全门、护栏一个个的装上。小区安全设施升级以后,案件大幅度下降,基本再也没有发生入室盗窃案件。

总结“五勤工作法”

辖区养几条狗都了如指掌

刘安明白,社区民警是跟老百姓贴得最近的,社区民警就是为了保一方平安、为社区居民服务。为此,刘安不断总结摸索出了一套“五勤五理工作法”,他认为社区民警一定要坚持“口勤、眼勤、耳勤、手勤、脚勤”,并提出了“化整为零、以楼门为工作单元”、“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重点重抓,漏洞严防”、“警力有限,民力无穷”、“人民满意是标准,群众满意是目标”等理念。刘安常说,作为一个社区民警,要对社区的情况了如指掌,就需要每天深入社区每一个角落,对居民的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尤其是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更要重点了解,包括家庭情况、工作情况、租住在哪位居民家,甚至租住在哪个房间也都要清清楚楚。

在刘安的脑子里,有一幅社区“地图”,图上准确地标明了每一户人家、每家单位的名称和电话号码。通过“地图”可以马上得出居民区、出租户及外来人员的分布情况。为了让“地图”尽可能地详尽,刘安挨家挨户跑遍了辖区的每个角落收集信息,甚至连辖区养了几条狗也了如指掌。刘安把这些信息分解成5类,建立了3000余本工作台账,这其中排查出了116个高危人员。

给社区孤儿当爸爸

给社区孤寡老人当儿子

2010年深秋的一天晚上,刘安和同事正在刘家窑桥执勤时,一位50多岁的大妈哭着跑过来求助,“民警同志,我5岁的小孙子走丢了,求求你们,快帮我找回来吧!”刘安和同事赶紧带着老人找寻孩子。

刘安带着老人来到了刘家窑的农贸市场。仔细搜寻下,角落里蜷缩着一个已经冻得瑟瑟发抖的孩子。孩子一下子扑到了老人的怀里。原来,孩子叫徐振耀,祖孙俩来自河南。奶奶早年守寡,晚年又丧子,儿媳妇改嫁后,她就带着小孙子来到了北京,靠摆地摊维持生计。老人说,孩子整天跟着她东奔西走、风吹日晒,连个幼儿园都没上。

听了老人的哭诉,刘安觉得当务之急,是要给孩子联系个幼儿园。

第二天,他带着老人和孩子来到了社区的一家民办幼儿园,把老人的遭遇告诉给了曹巨英园长。曹园长当即腾出一个房间收留了祖孙二人,并减免了孩子入园的一切费用。刘安将小振耀视如己出,买衣服、玩具,通常都会买两份,自己10岁的儿子也把他看成了亲弟弟。

除了小振耀,几十年来,刘安照顾资助的孤寡老人、残疾人、失亲孩子和困难家庭数都数不清。

刘安的社区里有一位冷大妈,刘安管了她12年。刚接手社区,刘安得知她无儿无女,每周上门探望三四次,跟她唠嗑,帮着做饭、烧水,带她遛弯、游园。一次,冷大妈说起自己的自行车丢了,刘安找遍了社区,也没见车的影子,第二天给冷大妈买来了一辆新车,推着她出门。冷大妈高兴得拿刘安当亲儿子,有两天看不到他,就得到派出所找“安子”。

设立“学雷锋岗”

招募志愿者服务居民

让群众以社区主人的身份,主动参与管理、维护社区安全,是刘安开展社区工作的又一法宝。

刚参加工作时,刘安背着一个录音喇叭,走街串巷,利用巡逻时间为社区居民宣传安全防范常识。小喇叭一喊,就是8年。

2011年11月,刘安多方奔走筹集资金,再加上自己垫付的2000元钱,在社区警务站创办了“平安之声广播室”,小喇叭终于变成了广播站。

他在社区安装了6个音箱作为广播点,发动社区干部、治保积极分子做广播员,在不扰民的情况下,向居民们进行广播。“法治在线”、“茶余饭后”、“大家说”这些栏目,受到了居民们的关注和喜爱。

同时,刘安管片的老旧小区没有物业,居民家里水电坏了、哪需要修理都要找片儿警和居委会解决。事多人少,分身乏术,刘安和社区书记徐长秀商量对策。2002年,他们在社区里设立了“学雷锋岗”,招募志愿者为居民免费提供服务。

如今,队伍发展成100多人的“警民学雷锋爱民服务团队”,下设水电修理、理发、爱心车队等10个小组。孤寡老人需要剃头的,有人上门服务;残疾人要用车看病的,有人开车接送。

□本报记者 张江艳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