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百余里送患病大妈就医,途中还劝其宽心促家和
■为缓解除夕期间乘客打车难,午夜仍坚守机场接乘客
■碰上雨雪天总会准备好雨伞,平时则备药防乘客晕车
■祥龙出租客运有限公司出租车司机、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
“高师傅,你咋每天都那么高兴呢,是因为名字就叫‘高’‘兴’吗!”每次有人问高洪兴这个问题,他都要给人讲讲自己的“快乐经”。虽然每天工作很辛苦,但高洪兴常说,要让自己快乐地去过每一天。他就是祥龙出租客运有限公司的哥高洪兴。他的座右铭是“乘客的快乐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送患病大妈去医院
免费送了百余公里
什么是快乐呢?高洪兴认为,获得快乐的途径很简单:每天运营,能够多为几拨乘客提供服务,会感到快乐;出行高峰的时间段,能够驾车避开拥堵,顺畅的通过一段路程,也会感到很快乐;行驶中轻轻地点一脚刹车,让进着急并线过来的车辆,看到摇下的车窗里竖起的大拇指,会很快乐;自己把车子在人行横道前进行短暂的停留,礼貌地让过横穿的人流,感受到人们赞许的目光,同样会感到快乐;为乘客提供优质的服务,把乘客安全的送到目的地,听到他们道一声:“师傅,辛苦了!”会让他感觉到无比的快乐……
一次运营中,车上的乘客是一位行色匆匆的老大妈。她的行程是从朝阳区东八间到密云县一个偏僻的山村。一个老人,那么大年纪,又去那么远的地方,这引起了高洪兴的注意。再加上老大妈一路上不停地咳嗽,还一个劲儿地唉声叹气,高洪兴就试探着询问了她几句。
原来,大妈的儿子、儿媳和自己是同行,是一对双班车出租司机。为了方便给老人看病,把老人接到了他们租住的地方。也许是生活的压力比较大,老人的儿子发了几句牢骚,被老人无意间听到,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太孝顺,一气之下独自离开,打算回老家。匆忙之中,连必备的药品和衣物也没有带上。
听到这种情况,高洪兴决定劝解大妈几句,他跟大妈说:“出租司机工作很辛苦,两口子既要拉活儿又要照顾老人很不容易。孩子接您来住,说明这心里头有您。您这一走啊,既会影响自己的治疗,孩子因为找您还要耽误运营。多不划算呀!”见大妈被打动了,高洪兴就把车在医院旁靠边停了下来,继续说:“大妈,您知道这趟车费要多少钱吗?百余公里得几百元呢!”大妈一听急了,说“哎哟!那么贵呀?”高洪兴说“是呀!您的儿子一天的运营收入还不一定够这趟车费呢。我看您还是回去吧,车费我也不收您的了。等您看好了病,让您的孩子风风光光地把您接回去。”大妈彻底被高洪兴的话打动了。于是他调转车头,把大妈送回了上车的地方。
为缓解除夕打车难
午夜还在机场拉活
多年来,高洪兴一直将雷锋作为自己的榜样,他喜欢看雷锋的日记,他清楚地记得在雷锋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他经常背诵这段话,并把这段话牢记在心。他说:“我要把雷锋爱岗敬业和助人为乐的精神义无反顾地延续到我的出租岗位,做一名快乐的雷锋的哥。”
除夕也是高洪兴学雷锋、传递快乐的日子。去年除夕是工作日,高洪兴考虑到可能会出现打车难。作为一名党员班组长,他在车队里发起了“温暖除夕夜,送最后一位市民回家过年”的倡议。大年三十,高洪兴和同事们放弃了与家人团聚,一趟又一趟奔忙在接送乘客的路上。将近午夜12点,高洪兴在首都机场拉了一位年龄和他相仿的男士。一上车这位乘客就惊讶地对高洪兴说:“真没想到,这么容易就能打着车。刚才我在飞机上还一个劲儿地嘀咕,都这点了,还有车吗?”
高洪兴说,“怎么着也不能让您在飞机上过年哪,您这是出差刚回来?”“是呀,我是单位的业务员。刚才我还在心里直埋怨,大过年的,非让我出那么远的差。可现在跟您一比,我的觉悟差远了!”半个多小时,高洪兴把他送回了位于东四环的家。下车时男乘客拍了拍高洪兴的肩膀说:“谢啦,兄弟,新年快乐!”听到他祝福的话,高洪兴的心里充满了职业的满足感。
平时备药防乘客晕车
雨雪天不忘准备雨伞
为了能让每一次运营都能得到乘客的满意和认可,他注重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为提高乘客乘车的舒适度,他把车辆整理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他驾驶的车速,不急不慢,不猛不抢;搭乘一些老年的乘客,他会尽量把车子开得更稳一些,还要上前搀扶他们上下车;他为晕车的乘客随车准备了晕车药和方便袋;夜晚把女性乘客送到目的地,等她下车后,他还会把车辆远光灯打开为她照亮回家的路,等看到她进门后才驾车离开。
为满足乘客的需要,高洪兴尽量把更多的超市、医院、银行、学校、酒店等场所的位置牢记在心里,后备箱里常常多准备几把雨伞,送给下雨时没带雨伞的乘客。高洪兴用他能想到和做到的每一个细节,把自己的真心和爱心传达给每一位乘客,因为他知道:让每一位乘客都满意,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快乐!
他的一位领导说:“高洪兴是一名普通的运营驾驶员,从事多年的出租客运工作。他是一名党员、的星,更是一名班组长,是车队和企业的中坚力量,是行业中的排头兵和领头羊。”
□本报记者 张江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