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难忘激情岁月的 刀具技术交流活动
六十寿诞祖孙情
■征稿启事
读书—— 我家的生活习惯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4年9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或许在你现在和曾经的工会工作中,有无数个细节如同过眼云烟飘过。但总会有一些小故事伴随着某些物件、某些人和某种符号留了下来。比如一次活动、一个日子、一张照片……
难忘激情岁月的 刀具技术交流活动

图为桂育鹏(右一)当年在劳动人民文化宫进行刀具交流表演。
 

这是我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劳动人民文化宫进行刀具交流表演的照片。我很难忘、珍惜这一段激情岁月的刀具技术交流活动。

我14岁就在门头沟的一家煤矿当童工,在机器房学开卷扬机。新中国成立后,我到一家工厂当车工。第一个五年计划后,工厂从苏联进口了齿轮车床、硬质合金刀具。我决心搞技术革新,先后利用“偏刀大翘”,结合科列索夫特点,创作出了“75°综合强力车刀”,改进成功了台阶式断屑梯形螺纹车刀,此后,创新、改造数不胜数。我也被称为“刀具大王”。

1956年,我参加了北京青年先进技术观摩交流队,队员有倪志福等,我与另两名队员表演高速与强力切削。我们经常到厂矿进行表演,受到职工的欢迎。

表演交流的过程,也是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过程。交流队的交流时间短,流动性大,带有游击性。北京市总工会通过总结决定,为了持久的开展群众性的技术交流活动,将游击式的活动逐步发展成为阵地为主的活动形式。技术交流阵地活动的地址就选在了劳动人民文化宫。技术交流活动最先开办了“群钻技术学习班”和“先进刀具技术学习班”。这是第一次工人师傅上台讲课,倪志福讲“群钻课”,我与另一师傅讲“刀具课”。我们一边讲切削原理、刀具刃具,刀具的正确使用,一边进行现场操作表演。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课方式,深受职工欢迎。我是第一个讲课的老师,当然也是学员,因为我也需要向大家学习。谁上讲台谁就是老师。大家又是学员,又是老师,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1960年冬天,我们的技术交流活动推广到沈阳。我们与沈阳同行一起交流学习了三天,带回了先进的陶瓷刀具。1963年1月,我随市总工会组织的北京职工代表团再次来到沈阳进行技术交流活动。我当场制作了“大鱼肚式强力反向切断刀”,受到沈阳同行的欢迎。

□桂育鹏 口述供图

□本报首席记者 阎义 整理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