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任洁) 教育部近日印发《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应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家长、学生可通过全国平台查询培训机构“黑白名单”,通过“校外培训家长端APP”进行选课、支付、退费、评价、投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办法》强调,该平台是全国统一的校外培训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一网(官方网站)三端(家长端APP、机构端APP和管理端APP),为校外培训全流程监管和服务提供技术支撑。培训机构应按照政策要求和技术标准直接入驻或系统接入全国平台,真实准确全面填报信息并及时更新。应主动将预收费全额纳入监管,通过全国平台介绍、展示、售卖相关课程和服务。
省、市、县主管部门负责本区域内全国平台推广应用,将本区域内线上线下培训机构全部纳入全国平台全流程监管。全国平台依据培训机构运行情况,动态调整风险预警模型,开展实时风险预警提醒。对于经提醒督促仍未整改并解除风险预警的,适时发布公开提示。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表示,全国平台从合同、课程、资金等多个角度保障家长学生权益。包括:提供格式合同在线签订服务,保障在全国平台购课家长的权益。展示合规机构的培训课程,帮助家长学生避开无资质、质量难以保证的“黑机构”及培训课程。构建了严格的从业人员准入及查询机制,与公安等部门实现数据对接,落实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入职查询和从业禁止制度要求,守好校外培训安全底线。定期开展校外培训材料抽查,确保培训材料的育人导向和质量水平。会同资金监管机构落实国家资金监管要求,对纳入全国平台的预收费进行监管,对通过全国平台购课的家长学生,支持其按照合同约定退还未消课程费用。已上线“先学后付”功能,支持家长学生自愿选用“先上课再付费”模式,从源头上避免家长学生资金损失。
《办法》明确,全国平台各有关主体及关联方,应按照相应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严格的信息安全制度,对收集的学生及家长、机构人员等个人信息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非法向他人提供,不得将数据用作监管以外的其他用途。对违反数据安全相关要求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应责任。
教育部依托全国平台和行业组织建立培训机构信用监管体系,将校外培训机构应用情况、行政处罚情况列入重要评价指标。相关评价结果纳入国家信用评价体系。
据了解,全国平台为家长学生、培训机构、主管部门免费提供相关服务和技术支撑,不收取任何费用。目前,纳入全国平台统一管理的合规机构达12万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