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年一度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宣传月启动。期间,北京市属公园将通过线上线下丰富的活动,邀请市民游客在春日走进公园,在赏花游园中学习科普知识。
自然探索市集科普自然知识
颐和园“雨燕万里行”活动 北京雨燕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员,不仅是城市精灵,更是跨越洲际的“特殊生态符号”。活动从雨燕外貌特征、生存方式、飞行速度、迁徙路线等方面引导公众全面深入地认知北京雨燕,在趣味中感受自然魅力,携手守护生态。
天坛公园“天坛邂逅 打开中轴线观鸟的正确方式”活动 天坛公园以其独特的生态环境,成为了北京中轴线上众多鸟类的栖息地,通过讲解“如何观鸟”,让市民游客更加关注身边的飞羽精灵,也更加了解北京中轴线上的生物多样性。
国家植物园(北园)“缤纷春花寻踪——生物多样性探秘之旅”活动 聚焦樱、李、杏、桃、梅等易混淆的春季开花植物,以趣味游戏加深对植物的认知,探寻春花背后多样的生物世界。
北京动物园“鸟喙进化”活动 探究鸟类为了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和食物种类而进化出形态各异的喙,以及不同形状鸟喙与食物之间的关联性和适应性,从鸟类视角感知花花世界。
紫竹院公园“共建昆虫家园”活动 从什么是昆虫?昆虫有怎样的分类?怎么分辨昆虫的雌雄?通过了解昆虫习性,匹配材料,为昆虫建造家园。让参与者锻炼动手能力,培养环保意识。
玉渊潭公园“樱洲雁水 闻花识鸣”活动 展示与讲解樱花及昆虫标本,通过春花植物对对碰,园林植物线上打卡与樱花集章等增加市民游客对自然、科学的了解。
中国园林博物馆“自然方舟·游园识春”活动 开设植物捏塑、园林版画拓印、数字化园林VR、“种子旅行家”科普游戏答题挑战等现场体验活动,带市民游客认识春季自然中的“小精灵”。
永定河森林公园“自然之灵”活动 通过鸟类展板、图册以及草编昆虫结合模拟生境的相框展示,体现生物多样性。
百望山森林公园“猛禽游戏闯关”活动 带市民游客走进猛禽的世界,推开藏着猛禽的“窗户”,猜猜它是什么猛禽;“观鸟达人”更是可以挑战高级难度,从不同角度探索猛禽的奥秘。
中国科学院“发现‘菌’彩”活动 蘑菇是动物吗?为什么馒头放几天会变“绿”?红伞伞,白杆杆,吓死人的毒蘑菇长什么样?研究员将带领市民游客走进微生物与真菌的世界。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寻找身边的多样性”活动 挑战公众眼力,进行访花昆虫识别和野花与种子的连线挑战,了解身边“不引人注目”的“小”生物生存现状。
线上活动精彩纷呈
“古树观察”志愿活动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在此次活动中依托“科普公园”公众号推出“听古树的声音”和“古树观察”小程序,市民游客可以通过完成小程序上的提醒任务,了解身边的古树并选择喜欢的古树观察和记录它一年四季变化,与古树合影相伴成长,加入到全社会保护古树的热情队伍中,感受古树这一“活文物”在生物多样性中的重要作用和为自然带来的勃勃生机,全年观察6次以上还将获得精美电子证书。
“听·花开的声音”科普活动 “科普公园”微信公众号推出听·花开的声音云赏花卉栏目,带市民游客走进市属公园的“一园一品”特色花卉世界,领略历经岁月沉淀的传统名花之美,同时也不错过身边常见的春花精灵。
市民游客还可以拿起相机或手机,记录下在公园实地赏花的精彩瞬间,将照片上传分享,一同感受春天的魅力。
□本报记者 周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