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兴区榆垡镇便民服务中心,办事员梁文已经在这片小小的窗口前坚守了整整十个年头。这十年间,她始终秉持着一颗热忱的心,用优质周到的服务为每一位前来办事的群众提供贴心的关怀,努力成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坚实而温暖的“连心桥”。
就在不久前的一个清晨,一位办事群众怒气冲冲地走进大厅。梁文见状立刻迎上去,温和地劝她别着急,先坐下慢慢说。这位办事群众却抱怨自己急得火烧眉毛,没办法跟梁文说,让她赶紧叫领导来。满腔热情地接待,换来的竟是一顿训斥。梁文并未气馁,而是马上调整情绪,再次面带微笑说:“大姐,咱们这提供综合服务,您不跟我说清楚到底是什么事,我就是想帮您找领导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呀。”
“那我就跟你说说。”这位办事群众对梁文说。原来,这位办事群众的母亲因治疗疾病申请了二次报销,材料早已交到了便民服务中心,头一天还有人打电话告诉她报销款已经到账,可直到现在也没收到这笔钱,再打电话也打不通。心急如焚的她只能一大早赶过来询问情况。
听完这位办事群众的诉求后,梁文迅速将情况汇报给了中心主任。主任立即与财务部门和银行展开沟通核实。经过仔细排查,发现原来是这位办事群众提供的银行账户信息有误,导致报销款无法顺利到账。梁文赶紧向她解释了这一情况,并请她重新提供了一个正确的银行账户。随后,梁文郑重地承诺:“您要是信得过我,就把存折放这儿吧,我会时刻帮您盯着这笔报销款。等钱一到账,我们立刻给您送上门去,免得您再跑一趟。”办事群众听后,脸上露出了释然的笑容,说道:“那敢情好了,太谢谢你了。你别生气啊,刚才是我着急了,说话太冲,别往心里去呀!”
通过这件事情,榆垡镇便民服务中心重新审视自身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迅速在服务大厅设置推出了专门的“吐槽窗口”“反映办不成事窗口”,以便更好地倾听办事群众意见心声,为群众提供一个投诉的渠道。同时,通过优化升级通信系统,实现咨询电话多人接听,让便民服务工作越做越细、越做越好。
没过几天,办事群众的报销款顺利到账。梁文和中心主任立刻取了钱,驱车十几公里将钱亲自送到了她的家中。躺在床上的大妈看着报销款,嘴唇微微颤抖,抿了抿嘴,似乎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两行热泪从她的眼角滚落,滴落在枕头上。一旁的大爷紧紧握住中心主任的手,动情地说:“赶上现在这么好的政策,真是要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你们这些好心人!”
而梁文早已被眼前这一幕深深触动,“大妈那滚落的泪珠,大爷那朴实的语言,不就是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深深的情谊吗?”同时,她也领悟到,要想做好自己的服务工作,一定要做到多为办事群众着想,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无微不至的关爱,切切实实得到实惠。今后的工作中,她将和同事一道,努力用一个又一个的细节提升,筑牢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本报记者 孙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