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马超) 近日,全国劳模、全国总工会兼职副主席巨晓林,全国劳模、中国海员建设工会兼职副主席陶建伟一行赴中国建筑蔡吉泉职工创新工作室开展“中国工人大思政课”暨“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
活动现场,巨晓林回顾了自己从普通农民工成长为知识型职工的经历,分享了他如何坚守岗位、追求卓越,最终荣获国家荣誉的心路历程。他指出,对梦想要执着追求、对工作要热爱奉献,对技能要精雕细琢;要善思善学、创新奉献,不断激发学习和工作激情,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和专业技能,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精一行”。
陶建伟为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创建提供了前瞻性和针对性的指导,并对基础设施领域创新工作室的打造、劳模作用发挥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建议。他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创新工作室的建设和管理,严格执行“六有”标准,确保实现“四出”目标,不断提升工作室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工作室在企业、行业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助力企业提质增效,助推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
京投轨道公司安全监控中心副主任叶新丰、中建二局三公司北京基础设施建设分公司创新工作室领军人李纲分享创新工作经验。针对创新工作室在开展创新创效活动中遇到的难题,劳模工匠现场答疑解惑。座谈会现场气氛热烈,与会人员围绕创新工作室建设、大思政课的宣讲教育以及做深做实“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发展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建二局三公司高度重视创新工作室建设,坚持创新的理念和意识,打造“三进”机制,通过“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实现了“专家上门会诊”,深度赋能企业改革发展。
中建二局三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冉根敏表示,通过邀请劳模工匠到施工项目作现场指导、经验分享和答疑解惑,能够提升重点项目职工的技能水平与创新能力,共同浇筑“大国工匠——创新工作室——产业工人”的三维育人体系,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一线生根,让创新动能在基层奔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