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健康
3上一版  下一版4
 
越努力越焦虑,该如何调整心态?
春季乍暖还寒,“捂”还是“不捂”?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5年3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越努力越焦虑,该如何调整心态?

邰怡明 绘图
工会提供心服务 职工享受心呵护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
“首都职工心理发展”微信公众号
北京市职工心理体验服务系统
https://www.bjzgxl.org.cn
7×24小时免费职工心理咨询热线
4000151123/4000251123
北京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与本报合办
 

我一心想把事情做好,可是总感觉力不从心。有时忙了一天,到晚上却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没干。我明明很努力了,为什么内心依旧感觉迷茫和焦虑呢?越努力越焦虑,我该如何调整心态?

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师解答:

其实,这种努力焦虑是很多人在工作中都可能会经历的一种心理现象。原因大致如下:

自我期待未满足。对自己有高期待、高要求,可以让我们更有动力去付出努力,但当效果并不如预期时,这种高标准也会让我们产生更多的挫败感和焦虑,觉得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似乎无法达到目标。

陷入结果误区。结果固然重要,但把努力的结果和自我价值紧紧联系在一起,会让我们更容易焦虑。例如,“一次考试失败”并不等于“我是一个失败的人”,但过度焦虑考试失败导致的后果,反而会影响我们的正常发挥。

社会比较压力。在互联网发达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很容易会拿别人和自己进行比较,看到别人取得高成就,就会觉得自己的努力还不够,从而加重焦虑。

情绪调节不当。焦虑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但很多人应对焦虑的方法往往就是“努力”。比如,焦虑自己无法胜任工作任务,那就上各种各样的课,类似这种错误的调节方法不仅不会缓解焦虑,反而还会加重。

那么,当我们在工作中长期感觉到“越努力越焦虑”时,可能会陷入什么困境呢?过度的焦虑情绪可能会让人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苛责,情绪变得不稳定,自卑感增强。这种心理状态不仅可能引发失眠、头痛、肌肉紧张等一系列身体症状,还可能影响人际关系,更严重的可能会让人对工作失去兴趣和动力,长此以往,对个人的身心健康、日常工作和生活都会造成破坏。

专家建议:

我们如何放下焦虑,从容努力呢?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调整目标。方向比努力更重要,一个正确的方向往往能让我们的努力事半功倍。因此,建议先放下完美主义和过高的自我期待,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目标。这个目标应该出自自己内心真实的需求,与我们的职业发展、未来规划息息相关,而且是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能够清晰地描述出实现目标所需的能力、资源和各个步骤。

享受心流。过度焦虑时,我们往往是在担心未来而难以集中精力应对当下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将注意力从未来拉回到现实,在一段时间内专注做好一件事。当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手头事情中时,就会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不仅可以减少焦虑,还能发挥出更高的创造力,让努力更有价值。

找回状态。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努力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一个缓解焦虑的有效方法。相反,我们应该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给自己一些休息时间,让身心得到充分休整后再重新出发。深呼吸、运动、把自己的焦虑想法写下来、以及听一些自己喜欢的舒缓音乐、甚至睡一觉等,都是常见又高效的休息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找回平静,恢复精力。

共同进步。积极的人际关系也是缓解焦虑情绪的重要一环。如果发现自己正是因为和他人横向比较而陷入焦虑,不妨找人聊一聊。我们可以与家人、朋友或同事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听一听他们的建议和支持,还可以约上那些与自己有着相似经历、背景的人创造一个小社交圈,以他们为参考,获得新的启发和动力。

最后,如果发现自己的焦虑情绪无法自行缓解,或者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那么寻求专业心理帮助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本报记者 张晶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