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从春招“AI热潮”看科技变革中的就业新趋势
“宣工夜宵”为职工赋能为生活添彩
将“民生清单” 变成“幸福清单”
要为手机智能助手 立规矩
春风行动促就业
让博物馆成为 孩子的“第二课堂”
用“技术+法律”填平银发族“数字陷阱”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25年3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技术+法律”填平银发族“数字陷阱”

 

“老人刚学会用手机上网,就被骗了”“看到‘扫一扫领礼物’,父亲就走不动道”……随着技术进步与智能手机普及,越来越多的银发群体跨越“数字鸿沟”,融入网络生活。然而,由于对网络技术和规则了解有限,风险防范意识薄弱,老年人容易掉入“数字陷阱”。(3月13日《工人日报》)

如今,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老人已然融入网络生活。但与此同时,一些不法商家也给老人设置各种消费“陷阱”,诱导他们盲目购物、打赏、追微短剧,不少老年人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中消协发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指出,老年群体频陷网络消费“陷阱”成为当季投诉热点之首。

不让老年人陷入“数字陷阱”,需要技术和法律的同频共振。对此,互联网平台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点,在为老年人“触网”提供详细操作指南的同时,主动升级技术防范措施,优化产品设计和服务流程,履行告知义务,尽最大限度避免老年人误入不法商家设置的消费“陷阱”。

避免老年人陷入“数字陷阱”,还需要法律“亮剑”。相关部门既要常态联合执法,严厉打击诱导老年人消费、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切实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用“技术+法律”填平老年人“数字陷阱”,是“抓前端,治未病”的治本之策。相关部门应加快推进技术与法律共振的步伐,努力让守护老年人网络安全的治理愿景照进现实。□张智全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