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京津冀三地推出区域信用提升联合举措
智能发药机最快20秒完成配药
石景山区鲁谷街道开展公益理发服务
北京市搭建“送上门”“零距离”政策服务平台
朝阳法院“薪火雷锋岗”走进企业普法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5年3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京津冀三地推出区域信用提升联合举措
将建立信用监管一体化机制
 

近日,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印发《京津冀市场监管部门关于实施深化信用提升助力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意见》(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聚焦区域协同“信用+”服务,提升经营主体信用合规能力、市场竞争力,构建京津冀信用监管一体化机制三个协同创新方向,在全国率先推出区域信用提升联合举措,推动构建区域良好营商环境。

京津冀三地信用修复同标办理

根据行动方案,京津冀三地将探索创新多个信用服务应用场景。例如,开展“年报+”服务,提高经营主体年报便利度,推进惠企政策精准送达,加强大型企业公示、抽查工作。开展“诚信+”服务,联合开展诚信文化和信用助企宣传活动,发布和宣传典型案例与经验做法,普及信用监管知识,推动形成“知信、守信、用信、增信”的信用环境等。

信用修复可以助力失信经营主体尽快恢复经营,恢复市场竞争力。在这一方面,京津冀三地将构建区域协同信用修复机制,三地市场监管部门将制定信用修复工作指引,进一步规范各类失信信息信用修复的受理条件、申请材料、审查标准和办理时限,实现三地信用修复同标办理。同时探索建立三地信用修复协查协办机制,通过“网上办、协同办”,为经营主体提供便捷的信用修复服务。

此外,京津冀三地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对经营主体的标识和分类,制定信用标注规则,根据行业领域、监管事项、风险状况等维度,对市场主体进行分类标注。通过开展标注体系管理,助力经营主体精细化画像,提升精准监管与服务能力,实现帮扶企业发展、经营主体发展状况分析等多场景应用。

编制信用合规建设指引助企提质

如何提升经营主体的信用合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行动方案中指出,京津冀三地将梳理《京津冀信用监管制度清单》,编制信用合规建设指引,指导经营主体将信用建设融入全生命周期管理,为经营主体提供信用合规标准流程和规范指导,引导经营主体诚信守法经营,提高经营主体信用合规能力。

在推行信用评价和守信激励方面,京津冀三地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加强经营主体信誉信息的归集公示,增强守信经营主体的获得感。优先推荐区域内信用风险低、信用评价高的企业加入企业信用同盟,助力培育信用优质品牌、新质生产力核心企业,以信用赋能高质量发展。

三地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共享互认

构建京津冀信用监管一体化机制,实现区域联动。行动方案中提出,建立完善京津冀数据中心实验室和数据分区,制定京津冀信息资源共享目录,推动区域信用信息资源共享共用。探索推动信用监管数据开放,向相关企业开放信用监管数据,提升企业信用管理水平。

京津冀三地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加快构建区域协同信用监管标准体系,制定完善京津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交换和应用协同地方标准、京津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信息共享机制,通过代码资源进一步深度共享,推动形成数据互通联动的“一体化”新格局。

此外,拓展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实现京津冀三地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共享互认。近年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持续推进市场主体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已经实现全市企业信用风险全覆盖监管,建立了通用型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指标体系、通用型个体工商户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并持续拓展专业领域信用风险分类应用场景。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京津冀三地将持续推动实现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共享互认,探索建立登记事项、公示信息容错清单,设置容错阈值。对信用风险较低的经营主体优先采取非现场检查、触发式监管等模式,秉持“无事不扰”原则,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提升企业获得感。

□本报记者 周美玉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