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电 当一家三口被请进会诊室,8岁的男孩壮壮仍在父亲怀里安睡。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请家长轻轻摘掉男孩的口罩,一边细细观察他的面部症状,一边耐心为家长讲解影像检查结果。
壮壮颞下窝有肿瘤,由于肿瘤位置深,周围解剖结构复杂,先进行六周期化疗后,肿瘤无显著缓解。专家们经过讨论,建议手术切除肿瘤,再进一步放疗。
看着患儿父亲紧张地点头,倪鑫指了指一旁的电脑说道:“我们的AI儿科医生也赞同这个方案。”
这是一场“AI儿科医生+多学科专家”双医并行多学科会诊。来自全国各地的10位患儿,或罹患疑难肿瘤、或难以确定病因,带着对“生”的渴望来到这里。
“我们的儿科医生还是太缺乏。”倪鑫说,“研发AI的初衷,就是要‘造出100万个儿科医生’。”
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全国3亿多儿童和青少年拥有的儿科医师数量不到21万人,每千名儿童床位数2.2张。“号难挂、假难请、队难排、大病跨省”是中国家长的“心病”,更是医改进入深水区的必答题。
就在一周前,首个AI儿科医生在北京儿童医院上岗。项目技术合作单位百川智能创始人、CEO王小川介绍,参加中国、美国等国的医师资格证考试后,AI儿科医生的得分远超合格分,医学知识掌握能力达到三级医院专家级,在近期疑难杂症会诊中与专家结论高度一致。
患儿家长王先生参加完会诊后告诉记者,自己主要还是听医生的意见,但也觉得AI可以作为参考。“AI快速发展融入各行各业,是一个好的趋势,对家长们来说可能会更方便。我们相信专家,全力配合治疗。”他说。
“儿童医院日门急诊量常年保持在8000至10000人次。面对如此巨大的就诊量,AI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辅助诊疗工具和知识后盾,保障诊疗方案的精准化和规范化。”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王生才说,AI儿科医生还可以有效提高分诊效率和诊断精度,帮助我们突破科研难题。
据了解,此项目还计划推广到基层医院、社区和普通家庭,实现基层医生的就地培训、居家诊疗的指导服务,有望缓解优质儿科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等问题,最终让广大患者少跑腿、多省心、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