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坚持协同联动,北京“新两翼”发展格局更加清晰。雄安新区“未来之城”展新姿,累计完成投资8300多亿元,4700多栋楼宇拔地而起,城市综合功能、公共服务功能、商业服务功能加快配置,城市综合承载力不断增强;北京支持建设的“三校一院”办学办医水平稳步提升,北京四中雄安校区教师学校揭牌成立,雄安宣武医院累计门诊量20万人次。圆满完成北京市级机关第二批集中搬迁,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主体工程完工,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一期启用。城市热度和人气流量不断攀升,北京环球度假区上榜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城市绿心三大文化设施年接待游客700万人次。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厂通路建成通车,轨道交通平谷线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天津滨海新区战略支撑作用进一步发挥。落实国务院进一步支持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推动滨海新区与雄安新区、城市副中心错位联动发展。印发实施推动京津同城化发展工作方案,不断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累计注册企业分别超5800家、1800家,天开高教科创园加强与北京创新资源对接,累计注册企业超2600家。港产合作深入推进,天津港集装箱年吞吐量超2300万标箱,天津港至北京大红门、平谷等海铁联运班列常态化开行。通勤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京津城际列车实施新的运行图,早晚高峰通勤时段列车班次加密,亦庄站经停列车增至12对。津兴城际运营满一年,累计发送旅客152万人次。
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京津冀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累计推出230项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同事同标”政务服务事项,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重点区域合作持续拓展。出台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等5个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平原新城内联中心城区、外携津冀的重要节点作用有效发挥。大兴国际机场综保区实现全域封关运行,毗邻地区通勤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向环京周边开通通勤定制快巴11条线路39条支线,日客运量超7000人次。重点领域协同走深走实,“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开通运营,京蔚高速全线建成通车。
公共服务合作深化拓展。京津冀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园区揭牌成立,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4所市属高校首批共1000余名新生入驻。京津冀共建医联体115个,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达914家。三地人大常委会同步制定出台推进京津冀社会保障卡一卡通规定,发布交通出行、旅游观光等5大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