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盛丽)2月20日,北京市检察院介绍了近3年全市检察机关检察公益诉讼助推无障碍环境建设办案工作情况。全市检察机关针对重点区域重点场所无障碍设施建设开展公益诉讼检察监督,2022年至2024年3年间,共立案办理无障碍环境建设检察公益诉讼案件181件,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64份,督促履职整改问题点位500余处。
全市检察机关聚焦无障碍通行,针对盲道坡道被占用损毁、无障碍停车位设置不规范等影响出行的问题开展工作,从细微处入手助力残疾人等群体出行方便。如,石景山区检察院、顺义区检察院等针对经营性公共停车场无障碍停车位数量不达标等问题集中开展办案,督促相关行政机关履职整改,完成整改70余处。
摸排医疗机构、商场超市、公园景区等重点场所无障碍建设情况。如,朝阳区检察院督促相关行政机关依法履职,优化药品经营无障碍环境,选定辖区大型连锁药店开展无障碍服务优化试点,打造无障碍购药“样板间”;平谷区检察院针对公共场所无障碍卫生间管理使用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推动相关行政机关切实整改。
依托大数据分析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案件线索排查。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智能线索发现分析研判平台功能,挖掘高质量案件线索。全市检察机关通过公益诉讼智能线索发现分析研判平台,发现48件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占全部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案件线索的31.4%,其中立案41件,成案率达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