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北京劳动者之歌
3上一版  下一版4
 
让文物绽放时代光彩
助茶园结出“致富叶”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24年6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延庆区珍珠泉乡上水沟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马强:
助茶园结出“致富叶”

马强(右)
 

近日,记者来到延庆区上水沟村流苏茶示范园,看到一排排郁郁葱葱的茶树昂首挺立,该村第一书记马强戴着草帽与几名茶农穿梭于墨绿色的茶田中,娴熟地采摘着嫩芽。

“我们村科技小院至今已运行5年,在乡政府和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的协助下,不断改良流苏茶种植技术、优化采茶方式,今年流苏茶总产量已达到600斤,是去年的2倍。”在马强的记录本中,有不少关于流苏茶种植方式和扩大产量的内容。在他心中,帮助乡亲增收致富是首要目标。

今年年初,马强从北京地铁运营二分公司苹果园站区来到上水沟村担任第一书记。8年的安全专业副站区长经验,培养了他准确的分析判断与冷静的协同处置能力。

“这个村处于深山之中,受当地位置、土壤与温湿度环境等因素所限,很多农作物不适宜大面积种植,仅有流苏茶比较适合当地环境。对此,我们村党支部书记张树合到处寻找合作伙伴,希望通过科技指导,让村子拥有属于自己的支柱产业。2019年,上水沟村与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开展‘流苏茶优质高效修剪技术’项目推广,流苏茶产业化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马强介绍道。

来到上水沟村的几个月时间里,马强一边不断积累种植流苏茶的知识,一边协助茶农投入到培育种植中,在规范化、科学化的精细管理下,今年流苏茶产量已达到历年来最高记录,村民经济收入显著提高,为上水沟村打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助推了珍珠泉乡“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的发展。

除了扩大产量,提升流苏茶产品影响力也是该村全产业链条中的关键环节。马强经常加入到炒制、包装等流苏茶精深加工过程中,“我们不仅大力提升流苏茶产量,也不断在降本增效上下功夫,以科技帮扶新模式实现流苏茶全流程融合,打通科技助农的‘最后一公里’。”他说。

虽说种茶不是马强的强项,但防汛可是他的老本行。上水沟村地处山区,地势较为复杂,雨季存在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风险。今年入汛前,马强便对周边河道、排水系统、防汛物资等情况进行摸排,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严密的防汛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应急流程。此外,他还借鉴北京地铁风险排查方法,梳理出2个村内防汛重点区域,建立风险台账。同时,建立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及时掌握汛情并做出反应。只要雨势起来,他便会穿上雨衣、雨靴,到关键点位查看积水与排水进展,快速作出处置。

“站区经常会搞‘请进来、走出去’活动,我将这个特色也移植到我们村里。”马强说,“现在进入汛期了,我已经联系好我们站区党支部,由支部书记为村民们讲一堂涉及防汛、安全等知识的党课。同时,也邀请车站保洁人员为乡亲们讲解如何做好制茶车间的日常清洁工作。”

除此之外,马强还借助当前最热门的网络平台,拍摄反映珍珠泉乡人文、特产、风俗等元素的视频,以“第一书记讲故事”模式,引导更多人知晓珍珠泉乡,认识上水沟村。“网络流量法”也让今年前来乡里的游客数和特产销售量均有所上升。

马强很喜欢宋代蔡襄在《茶录》中提到一句话——“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只有把握好水沸程度,才能冲出茶的色、香、味。在他看来,要想成为合格的第一书记,就要像烧好这烹茶的水,把好发展脉络,谋划致富之路,创建美丽家园是他追求的最佳“火候”。

□本报记者 周美玉 通讯员 杨志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