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宗晓畅) 获评北京市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共绘劳动关系和谐“画卷”;打造全市首家24小时不打烊的暖心驿站,共筑户外劳动者“温馨港湾”……近年来,通州区总工会积极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不断提高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水平,助力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
当好职工合法权益“代言人”
2023年7月,通州区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获评北京市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实践中,通州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依托工会三级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多元调解机制,将劳动纠纷化解在源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2022年,赵某从一家人力资源顾问公司离职,但公司一直未按照约定向赵某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通州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接到诉求后,立即协调区仲裁委为赵某进行仲裁立案。经过调解员多次协调,赵某与公司在调解中心达成调解意向并签署了调解书,约定自调解书生效之日起7日内由该人力资源顾问公司一次性向赵某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2.5万元。
这是该调解中心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一个缩影。2009年,通州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成立。2010年9月,在市总工会和通州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推动形成了通州区劳动争议调解六方联动机制。通州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自成立至今,共调解成功案件1.2万余件,涉及职工2.1万余人。
近年来,通州区总工会坚持开展法律“五进”活动和企业“法治体检”,普法宣传覆盖广泛。通州区总工会权益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是《北京市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收官之年。三年里,该区共有45家企业参加“法治体检”,通过对各家企业劳动合同、考勤规范、管理制度等进行审查,为劳动合同和制度中可以进一步优化的部分提出意见建议,为职工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解答。“法治体检”受到企业和职工的一致好评。
做职工群众信赖的“娘家人”
大力推进“家站”建设,持续提升城市副中心职工幸福指数。2020年6月,潞源街道联合通州区总工会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一层,开设了全市首家24小时全天候服务的户外劳动者暖心驿站。无论户外劳动者何时走进暖心驿站,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今年年初,通州区总工会在全市率先推广工会服务站“错时上下班”制度,更加适应职工的实际需求。
为搭建职工健康保障平台,有效维护职工安全健康权益,2022年至2023年,通州区总工会为全区基层工会配备100余台自动体外除颤仪,并开展应急救护技能培训,完善城市副中心生命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通州区职工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职工互助保障方面,通州区连续9年实现全区“在职职工重疾保障全覆盖”,连续6年实现全区“女职工特疾保障全覆盖”。此外,还为通州区消防救援支队投保《意外伤害互助保障》,让广大消防指战员感受“娘家人”的关怀。
打通服务职工“最后一公里”
通州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市工会十五大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积极适应职工队伍和劳动关系的新变化、新特征、新趋势,健全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时刻关注职工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维权工作服务,坚决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把党政所需、职工所急、工会所能结合起来,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职工。通州区总工会将认真学习贯彻大会精神,推动工会各项工作取得新实效。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通州区总工会将认真梳理研判区域职工队伍状况,探寻更加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提升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落实职工普惠服务工作,高质量完成全区“在职职工重大疾病互助保障”活动、“在职女职工特殊疾病互助保障”活动、区消防救援支队“意外伤害互助保障计划”的续保工作;推进工会数字化建设,积极创建、完善集成工会全部服务内容的“通工汇”服务终端,让职工群众享受“一键入会”“一网全通”,以高效、实时、精准的“一终端全维服务”,让“信息多跑路、职工少跑腿、服务不下线”成为常态,真正打通服务职工“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