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文化艺术中心里的“幸福回天”
密云区建立“水陆空”三栖生态保护基地
平谷东高村镇首届南瓜丰收季开幕
朝阳区八里桥完成修缮正式开桥
赛龙舟 迎端午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4年6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放3年迎客超200万人次
文化艺术中心里的“幸福回天”

 

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被“回天”居民亲切地称为“一个长在社区生活里的文化艺术中心”,包含实体书店、图书馆、艺术培训中心、文艺活动空间、展览展厅、美术馆、中大型影剧院、文创孵化园等业态。记者了解到,开放3年来,该文化艺术中心累计开展活动3800余场,累计咨询服务时长超16万分钟,接待市民超200万人次。

43.5万人次打卡

居民阅读总指数大幅提高

走进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一层昌品书店,记者看到,不少父母陪孩子前来挑选课外读物,有的市民在书架旁边挑选边阅读。截至目前,书店累计开放时长1万余小时,开展阅读活动300余场,到店人次达32万。

记者来到二楼共读图书馆看到,一排排阅读桌前坐满了或安静阅读、或伏案办公、或认真备考的市民读者。共读图书馆不仅承载藏书、借阅、自习、培训、沙龙分享等功能,还具备艺术文化作品展览展示功能。开放3年来,图书馆累计借还书数量达8万余本,累计自习、学习服务人次达11.5万,累计培育孵化志愿者超3713名,成为服务周边居民的公益、开放、共创、共享高品质学习服务平台。

开展艺术培训400余场

满足市民文化艺术需求

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三层是文艺活动空间,各教室的排练声音此起彼伏。东小口镇舞蹈队队长唐玉茹正带着队员排练舞蹈,她说:“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已成为我们回天地区7个镇街的艺术休闲场所,免费提供舞蹈、合唱、时装、书法等教室供我们使用。”目前她们正在排练古典舞和现代舞,准备参加市级广场舞比赛。

群众在哪里、群众的文化需求在哪里,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的服务就在哪里。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通过民意调查,及时精准掌握群众文化需求,形成“老年大学”和“青年yeah校”两大全民学习品牌,邀请非遗传承人、文化名家、舞蹈老师、书法家入驻,打造市民“出门就到,推门就进”的“文化客厅”,点亮百姓精神文化生活。

3年来,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累计开展艺术培训400余场,培训服务8200余人次;累计孵化和拟孵化艺术社群社团150余个,公益服务人次达3.28万。

演出、电影不停歇

居民家门口看大剧

近日,经典喜剧《仲夏夜之梦》在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365剧院上演,讨喜的题材、荒谬的故事、圆满的结局,让观众近距离感受爱、欢乐与美好。近年来,昌平区从百姓需求着手,积极对接市区优质文化资源,成功引进高质量剧目。

3年来,剧院累计演出场次450余场、放映电影8000余场。下一步,剧场将着力打造特色小剧场,加大示范引领和品牌创建力度,让剧场成为为民、利民、乐民的文化空间,推动更多精品剧目来到群众身边。

深化“三大联动”

开创文旅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作为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运营单位,昌平文旅集团将深化东西联动、南北联动和三级联动‘三大联动’。”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回龙观体育文化中心和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分别坐落于回龙观和天通苑,在回天地区形成一东一西的分布格局,昌平文旅集团将推动实现“东西联动”,让两大文体中心在空间、服务、内容、模式、用户分层等方面形成“组合配套”、互为补充的联动运营新格局,为昌平区南部9个镇街百万居民提供“一站式”多元化、多层次、高品质文体生活服务。

南北联动是指将回龙观体育文化中心和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与北部文旅、文物保护景区联动,北部景区拥有丰富自然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南部拥有高密度多元化消费人群,借助回天地区两大文体空间运营平台,一方面为激活北部文旅产业提供用户价值,另一方面将文体内容生产力与旅游相结合,激活昌平山水资源和文保资源,构建集“文旅服务、文体服务、文创服务”于一体的业务发展体系,推动昌平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未来,昌平文旅集团将进一步将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打造成城市的“文化心脏”,联动回天地区镇街和社区,形成“区、街、社”三级联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打造北京市“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与基层社会建设融合创新发展”新标杆。

□本报记者 周美玉 通讯员 向凌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