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量子赋能农作物、抗病抗灾还增产的惊天秘密”“转动眼球并配合远近距离交替聚焦,就能降低近视度数”“蜂蜜和花粉中含有大量小分子肽,能以毒攻毒防过敏”……近年来,一些夹杂着科学概念、专业术语的伪科普短视频,在社交平台上大肆传播,收割无数流量,推销兜售各种保健品、营养品、化妆品等。(5月28日 新华网)
伪科普的危害不容小觑。它不仅误导公众认知,损害科学精神,还可能导致人们上当受骗,造成财产损失,甚至危害身体健康。要戳穿伪科普的外衣,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对散布虚假科普信息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同时加强对科普市场的规范和管理,确保科普内容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其次,新媒体平台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也应肩负起社会责任,加强对科普内容的审核和管理,防止虚假信息的传播。
更重要的是,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鉴别能力才是治本之策。这需要通过加强科学教育、普及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方法等多种途径来实现。只有当公众具备了足够的科学素养,才能更好地识别伪科普的真面目,避免上当受骗。
伪科普不仅损害了公众的利益,也玷污了科学的严肃性。因此,我们必须合力戳穿其虚假外衣,让科学回归其本真面貌。这既需要政府、媒体、科普机构和专家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广大公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