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总结过去成功经验和做法,继续做好“培训+服务”这篇大文章,打造高素质劳动者大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更多动能。
从基层一线到工会驿站,从工厂车间到新业态领域,职工在哪里,工会宣讲培训就走到哪里……近日,记者从吉林长春职工大学获悉,该校不断创新培训模式,充分发挥工会教育阵地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培训+服务”模式为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贡献力量。(5月28日《工人日报》)
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坚实支撑。加快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对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工作,并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政策,各地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不断健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进入“快车道”。
如长春职工大学,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劳动者,制定相应的宣讲计划、不断创新宣讲方式,努力在让职工群众喜欢听、听得懂、感兴趣上下功夫。同时,还围绕产业发展、提升职工技能等要求,按需“送菜”,并在专业和课程设计上做了诸多探索和尝试,推出电气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形势与政策、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等专业和课程,实现专业技能培训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近年来,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进一步深化技能人才培养,使之适应产业发展需要,成为一项新课题。
培养高技能人才,激发创新潜力,就要抓好“培训+服务”,让更多劳动者头脑有新知识、手中有硬技能。当前关键要不断推进“培训+服务”精准化,以更好满足各单位对精细化、个性化、探究性的人才需求,使更多劳动者拥有能够创新的专长技术。要让每个劳动者都能拥有适合自己的技能“长板”,打好专长牌,使自己的才能在“专业竞跑”中得到充分挖掘和施展。
培养创新技能人才,就要抓好“培训+服务”,努力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机制。一方面,要关心创新型劳动者的急难愁盼,设身处地为他们安心生活、事业发展创造更好条件,降低他们的创新成本,增强他们甘坐“冷板凳”、敢闯“无人区”的定力和底气。另一方面,努力营造技能人才成才成长环境,积极搭建科教对接、产教对接、校企对接的综合性协同创新平台,深化科教协同、产教融合,让创新型人才心无旁骛投身创新创业大潮。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总结过去成功经验和做法,继续做好“培训+服务”这篇大文章,打造高素质劳动者大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更多动能。
□王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