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旅游
3上一版  下一版4
 
瞻仰文天祥祠
走进奇幻佛光岩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4年5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瞻仰文天祥祠

 

走进北京东城区府学胡同,由远及近,耳畔一会儿传来琅琅的读书声,一会儿传来浩然正气的唱歌声,惹得我想一探究竟,这才知道,原来在府学胡同里现保存两座完好的四合院,一座是65号顺天府学,这是明清时期北京地区的最高学府,现为北京市府学胡同小学所在地,另一座是63号文天祥祠,其旧址是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被囚于大都(今北京)时的土牢,后来成为明清两代祭祀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祠堂,如今是北京市廉政教育基地、东城区官德教育基地。

祠堂坐北朝南,由大门、过厅、堂屋等三部分组成,面积不算大。穿过牌楼式的大门,就来到过厅前的院落,这里竖立着一块汉白玉石碑,碑上刻有文丞相半身像,只见文天祥身着官服,头戴高冠,手执笏板,面容安详,双目有神,直视南方,三绺黑须,飘洒胸前,一派儒雅、谦和的君子风范。碑顶刻有这样一段话,“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自赞”,这是文天祥临刑前的绝笔,反映出他舍生取义成仁的坚定意志决心。在院落东墙上,有明代书画家文征明石刻文天祥的诗,“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满墙诗句,气势磅礴,这是文天祥用生命谱写的《正气歌》,读罢,感天动地,荡气回肠,气贯长空。

步入过厅,是“文天祥生平展”。简要介绍了文天祥青少年时期、入仕后十五年间、起兵抗元、九死一生、再举战旗、兵败被俘、从容就义等生平英雄事迹,通过一段段文字,一张张图片,让人们近距离了解了文天祥的人生历程,也让我对文天祥的爱国主义情感所感染。文天祥(1236-1283年),我国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爱国诗人。他生活于宋元易代之际,以匡扶社稷、振兴民生为己任。他才学深厚,志向宏远,自登科入仕起,锐意改革,惩治腐败,在南宋政权危难之际起兵抗元。他出使元营时不辱使命,被扣留后泛海南归,重举义旗,艰难转战。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五坡岭兵败被俘,关押在元大都(今北京)。他在狱中不改节志,写下了千古名篇《正气歌》,拒绝劝降,忠贞气节,连元朝统治者忽必烈都很敬重他。元至十九年(1283年),文天祥在柴市(今北京东城区府学胡同西口)英勇就义。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按察副史刘崧主持在柴市顺天府学右侧建造了文丞相祠,以纪念抗元英雄文天祥。

过厅后面是一座灰筒瓦悬山顶的建筑,这便是享堂了,这里是举行祭祀仪式的地方。大堂里塑有文天祥像,神态自若,从容不迫,伫立堂前,凭吊英灵,我们更能深刻地体味爱国主义精神的崇高和那种“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堂内还保存了历代石刻等珍贵文物,东壁上嵌刻的唐代大书法家李邕所写的《云麾将军李秀碑》断碑二础石,艺术价值很高。北墙前有明代的《宋文丞相传》石碑、清《重修碑记》及《宋丞相信国公像碑》,都是研究文天祥的宝贵实物资料。堂内还有一块珍贵的石刻,当时把柴市一带改为教忠坊,明永乐年间,“教忠坊”石刻就嵌刻在祠堂正殿的西壁上。享堂院落里有一株枣树,很是奇特,相传为文天祥被囚禁期间亲手所植,这棵枣树并非直立生长,枝干有些虬曲,自然倾斜向南,与地面成约45度角,似乎也在学着主人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精神。

“地老天荒,不忘一部中华史;山呼海啸,齐唱千秋正气歌”。游罢文丞相祠,让我们进一步感受文天祥锐意革新的胆魄,力挽狂澜的坚毅,宁死不屈的正气,这些正激励着当代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贡献力量。走出文丞相祠,耳旁仿佛又听到文天祥的慷慨陈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洪建国 文/图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