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体
3上一版  下一版4
 
电影产业如何与AI共存
北京启动影视摄制服务机制
让书店成为有趣的地方
延庆推出近百项文旅活动迎“五一”
新书《密云文学作品精选集》发布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4年4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影节产业论坛举行,业界嘉宾热议——
电影产业如何与AI共存

 

本报讯 (记者 王路曼) 由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中国电影博物馆、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共同主办的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主题论坛——“产业论坛:‘电影产业变局下的立与破’”近日在郎园Station举办。众多业界嘉宾围绕“与AI共存”的话题,就电影产业面临的机遇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展开了深入探讨。

“AI是一个非常好的技术,使用它能够增强电影的艺术性。但是,AI还是需要在人类指导之下使用,因为技术并不总是会带来我们想要的东西。”来自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的首席执行官卡梅隆·贝利谈到他对AI的看法时表示,AI没有办法直接带给观众同感共鸣,它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来创作出人类与艺术品之间的共鸣。

华纳兄弟探索院线发行(亚太区)高级副总裁库尔特·瑞德则表示,AI可以大大提升制作效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就没有工作做了,AI没有办法把其他所有舞台工作做完。他表示,AI可以是非常重要的工具,让我们做事更快更高效。关于AI技术对电影内容创作的影响,他认为:“我们在电影当中有的时候经常需要创造出一些独特的元素,而这些元素是没有办法被机器所取代的,这就是摄像机的重要意义。只有用真实的拍摄才能带给大家最为真实的体验”。

IMAX中国首席执行官孟丹青在谈到AI对电影内容的影响时表示,创意会越来越重要,并给整个行业带来更多压力,但随之而来的是观众的体验会更好。此外,孟丹青还强调,AI对电影行业的影响并不局限于内容方面,“比如AI知道你喜欢的电影将要上映,会为你订票……”这使得观影成为一种更方便的体验。

著名导演、编剧、监制,北京电影家协会主席,厦门大学电影学院院长黄建新面对AI的发展认为,“AI是技术,跟它建立良好的关系只会对我们有好处,我们可以拥抱AI。”

“AI总的来说是一种技术,是一种我们利用的工具,就像电影行业在100多年发展历程中从胶片电影变成数字电影,传播也从影院变成依托互联网进行传播,技术始终是被当成工具来使用,所以技术并不能够取代电影。”北京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长田认为,AI会让独有的审美变得越来越稀缺,因为AI总体来讲是一种大众审美,是一种通用型东西,它生产出来的产品跟每个人独有的情感、独有的审美是相矛盾的。他还提到,AI会让产品脱颖而出变得越来越困难,因为产量的增加必然会导致观众选择的困难,也导致生产商在推广这些产品的时候面临着巨大同类产品的竞争压力。从这个角度讲,AI也让独有的IP变得更有价值。

著名影评人、专栏作家周黎明表示,新科技总会为电影产业带来一次次冲击重塑,但是,电影的视听方式不会消失,只会越来越丰富。新的技术不会取代旧的技术,而是形成一种互补关系,二者相互促成,协同并进。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