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阳光明媚,春意盎然,是健身的最佳季节,用适度的锻炼来恢复人体的各器官的机能水平,从而达到良好的健身效果。
给自己“一点累”
在健身过程中,有些人盲目追求运动量,以为运动量越大对身体越好,而有些人在运动中又放不开手脚。其实春季应适度健身,以每天都给自己“一点累”为宜。
人应在“不介意中运动,在运动中介意”。春季健身在突破运动“定型”的同时,也不适合做剧烈的运动。经过寒冷的冬季,身体各器官的功能都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韧带和肌肉也都比较僵硬,因此春季健身应主要以恢复人体机能为目的,不能盲目追求运动量,而在健身前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
太阳出来再春练
春季室外健身还应选择合适的时间,并随时注意保暖。春季健身应相日而动。 清明节后,气温上升,降雨增多。自然界阳气升发,养生重点在养阳,春练不要太早,应在太阳升起后进行。外出踏青,“动”宜适度,建议选择具有养生保健作用的太极、五禽戏、八段锦等。对于已经习惯早起的人们,可以先在室内做一些活动,在太阳出来之后再进行晨练。
晨练前最好补充一些水分。因为夜晚睡眠时,人的皮肤及呼吸道都在散发水分,晨练前喝200—300毫升的蜂蜜水,可避免在锻炼中发生低血糖症的可能性。
走到室外
春季讲究护肝,中医告诉我们,中医讲究五行(金、木、水、火、土),而春季则属于五行中的木,而人体五脏的“心、肝、脾、肺、肾”,对应五行,因此肝也属木,肝脏与木的物性是一致的。因此,多与大自然接触,迎接春季和暖阳光,对改善肝脏功能及全身心的健康好处颇大。所以春季运动首先要在室外。
中医还认为,春天的阳气在树林、江河、湖边的空气里尤其旺盛,这些地方富含着一种负氧离子,它有止咳、消除疲劳、调节神经等功效。
时间和天气很关键
我们常有这种错误观念:每天早晨锻炼是最好的。然而众多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傍晚是一天中的最佳运动时间,尤其是室外运动。
上午由于处于两餐之间,进餐后血液都集中在消化道以帮助消化吸收,运动会使血液流向四肢而妨碍肠胃消化作用,不适合此时运动。
微微出汗最相宜
如果感觉天气较凉,应该等身体锻炼到微微发热时才减衣,让身体处于一个比较好的舒适状态中,俗话中的“春捂秋冻”就是这个意思,春天的气候来说,捂就比脱要来得保险点。
人们总认为出汗越多,运动效果越好,其实不然。在气温适宜的情况下,出汗绝对有很好的锻炼效果。但春季的气温与夏季相比还比较凉,出汗过多容易让毛孔扩张,凉湿之气乘机侵入体内,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
健身后需“冷身”
对应于锻炼前的“热身”,运动过后要注意“冷身”。运动能加速血液循环,如果急速运动后突然停下来,血液不能突发性地自动适应身体的变化,血压会猛然下降,心脏供血不足,严重的甚至休克。简单的5分钟左右的慢走,就能够有效地让身体“冷”下来。(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