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佩尔所长
熠熠生辉的文化印记
一张“欠条”
守护消费者“美丽与权益”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3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熠熠生辉的文化印记
——读《故宫与名人:百年前的人,百年前的事》
 

《故宫与名人:百年前的人,百年前的事》围绕故宫博物院创办前后的发展史,叙写了蔡元培、王国维、胡适、陈寅恪等知识分子与故宫的相关史事,并借助大量第一手资料及珍贵文献,形象生动地揭示了故宫博物院近一个世纪前的历史变迁。

故宫建成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多年以来,围绕着这座精美宫殿的传承与保护话题,近现代一大批知识分子纷纷站在不同的视角表达出真知灼见,为弘扬故宫文化增添了生动的注脚。本书从故宫的历史称谓、故宫与颐和园及圆明园的命运遭逢、故宫文物的南迁、故宫档案的研究、故宫建筑艺术解构等方面,披露了众多“故宫人与故宫事”,为我国文博事业的茁壮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考。

最早与故宫结下不解之缘的蔡元培,在民国成立后不久,就提出了应在故宫建立博物院并对公众开放的建议。1925年10月,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蔡元培被选为故宫博物院临时董事会董事。然而,旧中国政局飘摇,故宫及其馆藏文物的保护始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一度曾有人秘密筹划拍卖故宫文物,蔡元培闻讯后,当即发动社会各届阻止了这次行动。后来,南京政府成立后,又有人提出“废除故宫博物院”的提案,蔡元培从保护传统文化的角度予以坚定的驳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最终使得提案未获通过,让这座文化与艺术的宫殿免受侵袭。此后,蔡元培又亲自参与制定故宫博物院的组织管理条例,对故宫的职能进行明确规定,使故宫博物院因此成为近代较为严密的文化机构之一。

在保护故宫的行列中,还有一大批学贯中西专家学者的身影,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就是一位意志坚定的“故宫人”。作为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陈寅恪曾一头扎在浩如烟海的故宫文献宝库中,对那些上万卷尘封的史料予以精心考证。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一开始,陈寅恪是反对故宫文物南迁的,认为战乱时代南迁会造成文物散失。后来,当他目睹到侵略者的残暴后,力主故宫文物南迁。在他的大力推动下,大批故宫文物经京、沪、宁、川等地辗转,终于得到了妥善保护。

故宫,作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宫殿型建筑,在我国及世界建筑史上都享有崇高的地位。汲取它的建筑精华为我所用,是近现代建筑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在系统总结和传承故宫建筑艺术方面,发挥了开山辟路的作用。早在1932年,他便率队勘察故宫文渊阁,其间完成的大量学术著作和测绘图纸,成为研究故宫建筑艺术的珍贵资料。通过研究故宫,梁思成创立了中国建筑样式学、古典建筑美学等新兴学科,并写出了《中国建筑史》这一宏篇巨作。

今天,当我们有幸走进金碧辉煌的故宫,领略它雄浑博大的艺术魅力时,请不要忘了一代代“故宫人”不求闻达的默默耕耘,正是得益于他们无怨的奉献和付出,才让故宫这座精神坐标历久弥新,成为无数国人心中熠熠生辉的文化印记。

□刘小兵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