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旅游
3上一版  下一版4
 
岁稔民康西古堡
龙年去看甲骨龙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24年3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龙年去看甲骨龙

 

龙年新春,河南朋友电话力邀我到安阳旅游,他对我说:“安阳是甲骨文的故乡,这里的中国文字博物馆,还能让你零距离接触甲骨文‘龙’字……”没等他说完,我就爽快地答应了!

刚出动车站,朋友就拉上我直奔目的地。车子在宽阔的大街上行驶,青砖灰瓦的大片民居、上宽下窄的文峰塔等古老建筑,透露着这座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城市的深厚文化底蕴。当我们踩着花岗岩石阶,踏上宽阔的广场时,眼前出现一座宏大的建筑。朋友抬起手臂,骄傲地一指说:“甲骨文都在那里!”

这是一组具有现代建筑风格和殷商宫廷风韵的后现代派建筑群,那个甲骨文“字”的形状的高大字坊,如顶天立地的壮汉,在阳光下傲然矗立。它身后的两侧,排列着28片铜质甲骨片碑林,隐含着殷商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两种元素——甲骨文和青铜器。一排排朱红的立柱上,浮雕着兽面纹、夔龙纹、象纹、蝉纹等黑色图案,托举着主体馆的“四阿重屋”金顶,金顶立面之上,饕餮纹、蟠螭纹雕饰凝重而神密,整个主体馆如一口浑厚的巨鼎,那浩大的气势仿佛荷载着万千年的光阴岁月,令人震撼!

博物馆内,银色穹顶下的四壁,各种刻画、符号和文字浮雕光影迷离。我看到了一片片甲骨和其身上那些穿越3000年时光的文字,它们如一位位饱经沧桑的智者,用伸展的肢体,象形的姿态,把前世今生的故事向我娓娓道来。一个个甲骨文就像一个个修行千年、古灵古怪的小精灵,为我打开了一个奇妙的世界,吸引着我沉浸其中,难以自拔。还有青铜器上的铭文(金文)、竹简牍上的篆书,向观赏的人们讲述着我国文字的发展演变历程和博大精深的浓厚底蕴,古人的聪明才智令人叹为观止。欣赏着一件件文物,我的心激动不已。朋友向我介绍说:“中国文字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共入藏文物4000余件,涉及甲骨文、金文、简牍和帛书、汉字发展史等多个方面……”

甲辰龙年,博物馆中国龙文化展示十分丰富。最让我着迷的是甲骨文“龙”字,它有头、有角、嘴大张、长尾巴,身体弯曲,与传说中的龙有几分相似。而“年”字则是一个人负禾苗状,朋友告诉我:“这一造型表示的是一年的收成。”我细细品赏,心潮激荡!从“神龙现世”到“龙腾盛世”,博物馆展出的一件件青铜器、陶器、木雕以及明清龙纹朝服、圣旨等精美丝质品文物,令人目不暇接,将我带入一个充满神奇与魅力的龙世界。这里还设置了诸多互动体验项目,画龙点睛、传统龙舟、龙纹套印等项目,为参与者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龙年文化体验。

游览期间,正逢博物馆举办“汉字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在现场,我看到参赛的甲骨文魔方、甲骨文纪念币、甲骨文文化衫等文创产品,一件件创意品实现了古代文字与现代生活的融合,让甲骨文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当我手举纪念币,身穿文化衫,与甲骨文“亲密接触”的时候,对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走出博物馆的时候,已是华灯初上。博物馆灯火璀璨、金碧辉煌。文字广场上,人们载歌载舞,扭起了欢快的大秧歌,那舞动的肢体,就像一个个移动的甲骨文字,既透露着千年的过往,又展示着现代的幸福。一曲歌罢,一曲又起,正如伟大的甲骨文,连绵不绝,生生不息。

□刘忠民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