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健康
3上一版  下一版4
 
总被“急性子”同事催促 我该怎样保持平和心态?
惊蛰吃梨祛春燥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24年3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惊蛰吃梨祛春燥

 

“春雷响,万物长”,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惊蛰节气处于乍暖还寒之际,也是全年气温回升较快的节气,日照时数明显增加。但因为冷暖空气交替,气温波动较大,同时早晚温差也大,温暖时“东风好作阳和使”,料峭时“春寒勒住花梢”。惊蛰处于冬春季节交替时期,气温变化幅度较大,也是一个疾病多发的季节。

每到惊蛰时节气温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却很有限,气候显得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皮肤干燥,此乃“春燥”。“春燥”,轻则导致头昏、烦闷、胸满、咳嗽、痰多、四肢重滞,重则形成温病,甚至侵害内脏。

梨,味甘汁多,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功效,惊蛰吃梨对人们如自然甘露,去火怡神。在营养学界,梨有“天然矿泉水”的赞誉,它多汁、少渣,却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果酸、铁等多种微量元素、膳食纤维以及维生素A、B、C等,具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润肺去燥等功能。由于一些细菌开始活动繁殖,惊蛰时节就容易患呼吸道疾病,表现为咳嗽咳痰。

梨既可以生津润肺,又可以止咳化痰,且含丰富的果酸、铁质、维生素A、维生素C等,特别适合这一季节食用。每天吃一两个梨可缓解干燥。《本草通玄》还记载,吃梨有“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腑之阴”,因而,我国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不仅营养丰富,且口感非常不错,脆嫩多汁,酸甜可口,还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的功效,它不仅可以直接生食,还能作为烹饪食材,稍作加工,就能做出令人垂涎的高颜值美味。

儿时,每到惊蛰,母亲都要做贝母雪梨羹。原因很简单,在乍暖还寒的春天里,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母亲还说:惊蛰一到,各种虫子就出来了,多吃点梨,就是与害虫分离……母亲做梨羹时,先将雪梨削皮去核,切成小块,放入锅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清水、冰糖和蜂蜜,搅拌均匀,最后放上几颗川贝母,用文火慢慢地熬煮。用白净的瓷器汤匙舀一勺,慢慢放入口中,酥软的梨羹不用和牙齿接触,就会绵软细腻地滑入喉咙中,川贝的清心苦味也被冰糖蜂蜜所遮掩。慢喝,细品,因而我们一家人春季很少生病。

医生说,梨虽然有润肺去燥的功效,但其性质寒凉,不宜一次食用过多,否则反伤脾胃,对于脾胃虚寒或者血糖偏高的人,则不宜食用生梨。(黎洁)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