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北京劳动者之歌
3上一版  下一版4
 
制定个体化方案守护儿童健康
画好“同心圆”让社区老人乐享幸福晚年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24年3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延庆区儒林街道永安社区党委书记陈文琪:
画好“同心圆”让社区老人乐享幸福晚年

 

儒林街道永安社区建于上世纪70年代,是延庆区最老的居民小区之一,空巢老人、独居老人、残疾人等占比较大。2019年12月,陈文琪成为了永安社区的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他面对老社区的种种难题,稳扎稳打、逐一解决,让老人乐享幸福晚年。

“孝德永安”是陈文琪和同事们重点打造的社区品牌。为此,他们尝试探索物业参与养老的新模式:社区党委联合物业公司成立居家养老志愿服务队,利用物业距离近、人员清、硬件足等优势,为社区老人及困难家庭提供上门服务,逐步形成了“物业+服务+养老”的工作模式。

“其实,对于社区工作,我自己觉得并不是多么难,关键在于用心用情,重点是有效沟通。把居民想要解决的,或是群众想要的,与我们社区能做的或是要做的,形成共识画出一个‘同心圆’。”陈文琪说。

永安社区里有两棵老杨树,老人们都习惯来这里聊聊天、打打牌。为了画好“同心圆”,陈文琪和同事们在老杨树下常态化地开展起了“老乡亲”便民志愿服务大集,为居民提供理发、修脚、量血压等各种各样的志愿服务项目。不仅如此,陈文琪还在老杨树下搞起了居民议事厅,更换楼梯扶手方便老人上下楼等为民实事都是在老杨树下商量着落实落细的。

与此同时,社区还联合社会组织孵化“永安·家”为老志愿服务队项目,打造了一支由社区退休老党员、低龄老人组成的“小老服务老老”的新队伍,形成低龄老人一对一服务高龄老人的邻里互助式养老模式。

林女士今年53岁,孩子也已经参加工作,自己本可以好好享受一下生活,可她却成了社区里“闲不住的”志愿者。她告诉记者,自己在永安社区已经住了20年了,参加社区的志愿服务队也十多年了。这些年来看着社区环境越来越好,居住条件也不断提升,总想着为社区做点啥。像林女士这样的“小老”志愿者还有十多位,除了照顾社区的高龄老人,最近这几年,大家都一起参与创城创卫等各项活动。

如今,陈文琪到永安社区工作已经4年了,在这期间他还尝试着创新出很多贴近基层、贴合实际的工作法,比如通过“党建+网格”治理模式,推出“老党员微管家”“红色帮帮团”等品牌,构建“楼门管家”社区治理体系,让居民从被动管理向主动参与治理转变。最近这几年,永安社区获得了北京市先进社区党组织、北京市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北京市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等荣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在陈文琪看来是一种现实的鞭策,因为他知道,要让居民生活得更舒心,他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本报记者 周美玉 通讯员 张思琦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